基于区块链究竟可以做什么?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孤岛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大数据所产生的价值,未来数据一定会在法律、政策允许的框架通过技术实现融合。同样的,相信不远的将来,当单一区块链成熟后,结合跨链协议形成多链融合的场景一定会出现,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区块链的优势,服务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带动相关领域发展 未来我国区块链应用的发展将聚焦在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等方面,因此国家也必将推出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指引区块链的发展,同时也会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助力区块链应用的落地。相应的,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必将会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最后形成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局面。 数字ID颁发 区块链本身是具有非常好的匿名性的,参与各方仅拥有一串数字标识,但随着相关应用的落地,必然会要求和外部物理世界中的个体形成某种联系,而区块链上的信息是公开的,随着应用的深入,个体的隐私数据保护将会面对严重的挑战;在将来跨链融合的场景中,同一个个体在不同区块链上的数字标识如何形成关联也是影响跨链融合应用成败的关键因素。 因此需要国家立法并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电子身份标识系统,可能是类似eID的形式,为其他区块链颁发不同的数字标识,在区块链应用中充当身份认证以及标识关联的作用。 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当前多数区块链应用处于概念验证或者难于推广的窘境,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法律的支持(如确权的问题),同时也有缺乏规范指引的因素,因此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区块链是资产价值流动的载体,在行业应用中处于基础设施的地位,因此也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发挥指导和协调的作用,在整个行业范围内形成有影响力且兼顾多方利益的技术标准和应用准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资源浪费、无效竞争,同时也有利于全体社会力量的参与,加速行业应用落地。 基础研究 区块链本身是一系列成熟技术的应用创新,在十年的发展中,鲜有实质性的技术突破,未来这种局面将会随着国家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而逐步被打破。相信在数学、密码学、经济学、通信等基础理论研究中,会随着应用的发展而有一定爆发。因为这些技术是组成区块链的基础,而现有技术基础还制约着区块链向应用渗透。只有在这些领域形成突破,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创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不断出现的针对数字钱包、智能合约的攻击,在安全领域也需要相应的技术突破,需要建立新型的安全模型,确保区块链应用的安全。 机器学习、分布式计算、硬件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