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狂贝佐斯成就了万亿帝国亚马逊
在2000年6月份的3周里,一度亚马逊的股票价格从每股57美元跌到了33美元,公司市值几乎损失了一半。但贝佐斯还是相当冷静地在一次全体大会上声明,“如果亚马逊把重心放在顾客身上,公司的前途会一片光明。” “贝佐斯似乎对开发顾客体验是如此着迷,并且沉迷于提升顾客体验,只要看到谁不专心,或者他认为没有展示其大胆设想才能的,都会首当其冲成为他的出气筒。”《一网打尽》的作者斯通如此描述道。 经受舆论质疑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是贝佐斯及其亚马逊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扛住了这一切,并且以无可挑剔的业绩数据进行了回击。2002年1月,亚马逊迎来了第一个赢利的季度,对外公布了净收益额为500亿美元;2003年第一季度,亚马逊的销售额第一次在非节日期间冲破了10亿美元,为第一个赢利年度奠定了基础。 难能可贵的是,当人们在谈论亚马逊的好消息时,贝佐斯却宁可把负面的消息整理出来,如他想让员工始终铭记《巴伦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声名狼藉的亚马逊炸弹网那篇文章,并保持一种敬畏之心。这就是贝佐斯的另一面,一个居安思危,常有忧患意识的人。 5、高管团队批量离职的考验 2002年-2003年期间,亚马逊不仅仅面临着股票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还有一个更让人揪心的事情是,亚马逊的高管们在这一期间纷纷辞职,对公司目标失去了信心,薪水也比较低,公司内部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相对于成功后的亚马逊时代让贝佐斯集万千赞誉于一身而言,那两年间有些人厌倦了公司的一切,想寻求一些改变;有些人认为贝佐斯为人主观,而且也不打算改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亚马逊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即便困难重重,贝佐斯对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从没有过丝毫的懈怠。 而且,贝佐斯对众人的离去丝毫没有表现处绝望。他还是经常抽出时间和这些即将辞职的高管进行私人会面,或为其举行散伙宴,并继续传递出“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司的无限经营范围上,而不是短期内促进收入增长的合作项目上,无论这多么的有利可图”的价值理念。 当时,亚马逊的首席财务官沃伦-简森离开了。他刚刚帮助亚马逊在关键时刻通过欧洲债券募集到了最后一轮投资,并强迫贝佐斯在公司即将走入穷途末路时做出艰难的抉择。因为简森依旧在拉升产品的价格并且极力反馈“免费送货”服务。这也是简森和贝佐斯一直不和的原因所在,一个更关注公司收益率,一个更关注顾客体验。 这一时候,贝佐斯采取了变通而不是质疑的态度来应对。紧接着他就从通用电气公司招募了一位首席财务官,名叫汤姆-斯库塔克,并写了一封热情洋溢、长达两页的信函给斯库塔克和他的妻子,为的是和他签订雇佣协议,让他在互联网的历史关键时刻创造奇迹。 见招拆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是贝佐斯的经营哲学。面对困难,不惧问题,为了实现长期价值,依旧我心我素,不惜众叛亲离,还好最终化险为夷。 6、压迫并激怒合作伙伴引起官司不断 2004年底,玩具反斗城将亚马逊起诉至联邦法院,认为亚马逊违反了双方的协议。这一事件影响力亚马逊内部的情绪和运作,且十分具有“亚马逊特点”和“贝佐斯风格”,从中也可以看出亚马逊的经营价值观。 简单来说,这起官司的问题症结在于双方目标和世界观的冲突。按照原来的合作协议,玩具反斗城向亚马逊支付了高额年费和一定比例的销售额,并授权亚马逊在网站上独家销售其最流行的玩具;但是亚马逊及其CEO管理层却无法容忍在网站上不允许其他的卖家列出有竞争性的玩具,并果断开放了与第三方玩具卖家的合作,从而激怒了合作伙伴。 审判于2005年9月开始,最终裁决玩具反斗城胜诉,亚马逊上诉不但被拒绝,而且要支付给玩具反斗城5100万美元的赔偿。从这一争端我们可以了解到“亚马逊过于重视与顾客的关系,机械地想要满足顾客的要求,从而对与其合作的大公司怀有一定的敌意。并且后面还在不断上演”。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