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第三块钢板——2019公有云调研报告
而从公有云用户对计算资源和公网带宽资源需求的提升中,可以了解到企业用户已经不在满足将web之类的轻应用放到公有云上,数据库之类的核心应用也开始在公有云上显著增长。此类增长需求,如果过多集中在头部一、两个公有云厂商之上的话,有可能会有公有云资源争抢的情况出现。现在虽然在测试中发现,公有云厂商已经开始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通过CPU绑定的方式来缓解计算资抢占所带来的威胁,但是在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在调研中“公有云应用最烦恼的问题”里面开始显现。 受到用户关注是一件好事,但受到过多用户关注就未必了。对于公有云厂商而言,公有云资源毕竟有限,当有更多用户提出使用需求的时候,要不然扩大规模,满足更多用户需要,要不然提高使用门槛,限定使用者数量,要不兼而有之。公有云规模过大,对公有云厂商会形成一种负担,尤其是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过于迅速,一旦再有颠覆性的新技术出现,有可能出现船大难以调头的情况。而提高使用门槛的尺度,也不好进行把控,如果造成大批云计算用户流失,出现资源空置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公有云用户而言,伴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会将更多业务向云上进行迁移,一旦公有云资源提供不足,势必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出现不必要的损失。而且随着云上业务的增长,在不同公有云上进行迁移的复杂度也会相应增长,当出现问题时再去考虑如何对公有云业务进行迁移,往往会浪费过多宝贵的时间。 因此用户在选择公有云进行业务应用的时候,最好可以多做一些选择,也就是向多云的方向进行发展,尽量不要出现“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错误,一旦某个公有云上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进行补救。 除了应用资源的问题之外,应用场景问题也需要得到公有云用户的重视。当前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由信誉经济向质量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以前的粉丝经济、网红带货,对企业信誉有着过多的消费。但是生产企业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利润,让很多质低价廉的产品充斥市场,起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极大阻滞了制造业的良性发展。 国家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就有借助区块链溯源技术,对产品进行追溯,对问题进行定位,从而提升产品生产品质的因素包含在其中。生产企业也可以借助对产品质量的展示与把控,将生产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上去,并且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让生产企业可以真正获利,让利润得到真正有效的分配。 在这种大趋势之下,区块链与产品质量展示的应用场景,必然会由公有云进行承担。因此在未来的公有云上也会有更多的视频播放、数据库应用等相关业务场景出现。现在的问题在于,对公有云上出现的这些应用功能,还缺少一套可供第三方评测使用的,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