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在数字和智能革命中,连接和计算是核心主线。5G、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都是组成部分。它们相互紧密联系,共同形成一个系统。(以下我统称为“5IABCDE”吧。) “我爱ABCDE” 对于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把握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动权,实现生产力飞跃,进而领(cheng)导(ba)世界,都离不开上述要素的全面投入。 客观来讲,5G在这些要素里面,并没有起关键作用。恰好相反的是,因为兼具优点和缺点,5G反而是整个系统中最令人“纠结”的一个要素。连接本来就不如计算,5G在连接里面都“难以服众”。 作为小枣君个人来说,如果要我投资上述要素领域,我最不愿意投的,就是5G。 这种重资产运营的基础设施投入,只有政府去做。运营商作为国企,作为网络建设和运营的主体,没办法,必须扛下这个责任。 站在各个垂直行业企业和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又该如何看到5IABCDE这些要素以及数字智能革命呢? 对于企业来说,终极目标只有两条:活下去、赚到钱。如果大家赚到的钱一样多,那谁的成本低,谁就有资格活下去。 归根到底,就是拼生产力和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智能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方向,显然是所有企业无法回避的。 说到产业与5IABCDE的结合,我特别要插一句:现在经常说的“5G+”、“互联网+”、“AI+”,我个人觉得是不准确的。 不管是5G、互联网还是AI,都是“赋能型技术”,是加装包。 产业永远是主体,应该是科技主动往产业上靠,而不是要求产业往科技靠。 想要真正实现产业和5IABCDE的完美融合,ict产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深入地了解垂直行业的商业模式,还有业务流程,以及管理结构。 百行千业,都需要深度定制的方案,没有办法做到“一个药方,包治百病”。这也是目前包括5G在内各项赋能科技难以落地的一个主要原因。 深度定制方案的落地,也就意味着整个筋骨的改造。 只靠购买一种新型硬件设备,安装一套新型软件系统,或者使用一种新型能源,是无法实现数字革命的,更别说智能革命。 更需要注意的是,产业与5IABCDE结合,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这些“硬条件”对于企业来说反而简单。其它的“软条件”,例如商业模式、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企业文化,还有人员技能,改造的难度比“硬条件”更大。 只有当阳光、土壤、空气、水份等各方面条件具备了,你种下去的种子才有可能成活。 说实在话,目前我们国内的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生产力阶段,并不具备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也有很多落后的企业。我们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还是需要有理性认识的。 大家要明白,工业革命是一个应该放大到百年维度的事件。我们目前以年、半年、甚至月为颗粒度来观察它、推动它,是不合适的,太急躁了。 我个人觉得,5G的成长就需要3-10年。计算技术更快一点,大约3-5年。人工智能,跑得快的行业大约需要3-8年,跑得慢的话,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吧。 这真的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正如我文章开头所说,未来十年,作为马拉松的前十公里,非常关键,跑着跑着,也许差距就拉开了。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我相信不少人听过:“任何一个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 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 看似各个垂直行业好像都已经格局稳定,但是生产力革命就是一次重新洗牌,人人都有机会。 现在很多行业在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被改造。越大的企业,改造的难度和阻力越大。反而是那些小企业,船小好调头,更容易改造,更容易应对外部变化。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全部内容。简单总结一下: 1、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智能革命; 2、数字革命是智能革命的前一阶段; 3、数字革命的核心是计算和连接; 4、5G的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5、连接的重要性和价值弱于计算; 6、计算的架构和位置,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7、人工智能是ICT进化的终极目标; 8、上述进化是一个长期过程; 9、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软条件的发展。 以上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水平有限,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拍砖讨论。 谢谢!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