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建设智慧城市的十大反思

发布时间:2020-01-09 06:16:21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前几天,2017、2019这张图在朋友圈火了,无数网友贴出照片回顾自己这两年的变化,在对比中回望自己成长的弧度。 站在行业的角度,这两年间,智慧城市也有着不小的变化。 在人们越来越广泛达成的认知中,智慧城市不再是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

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是超越IT层次的,首先是城市智慧发展目标的合理定位,其次是实现路径的可行性,确实保证达到预定的效益。单纯的技术是无法保证效益的,IT只是工具,工具并无智慧,智慧体现在城市整体系统的配套优化改造方案之中。

有效的智慧城市规划是利用城市的多方面资源,组织有效的配套合作建设以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规划可以看作为一种编程,规划编程的资源不仅是信息系统,还有社会组织环境资源、政府行政资源、社会文化教育资源等等。只有超越IT的思维才能驾驭诸多超越IT的资源,实现智慧城市目标。

三、智慧城市不能独善其身

城市都处于经济全球化重组的竞争之中。

3.1 城市处于相互影响、相互竞争之中

智慧城市规划不能独善其身,因为城市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每个城市都要选择好自己在大格局中的定位,智慧城市的产业规划更不能随心所欲。不考虑周边环境,一厢情愿地发展“智慧产业”已成为地区产业规划的通病,都要做云计算中心、物联网产业、软件业等,是难以成功的。

产业规划不能什么热门就规划什么,要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建立与周边城市的产业互补关系,优化区域经济的配套合作,避免过度竞争,促进共同发展。同样的道理还表现在智慧交通上,道路建设、交通服务都有跨地区合作的问题,开放合作才能发展得更好。

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去每个城市都在做自己的闭门规划,结果各地的规划不配套,产业分布不合理,交通理不顺,形成很多断头路,地区经济缺乏合作与互补。在中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催促下,三地重新规划,只有重视合作互补规划才是更合理的规划。

3.2 智慧城市与全球社会经济的重组

在交通通信不发达时代,经济发展被局限于小范围之中,全球交通与通信大发展之后,城市经济已迅速加入到区域经济、全国经济、全球经济的大重组之中。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大发展降低了社会经济重组的成本,产生了许多合作的新机会,任何城市都不能无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新模式带来了新效率,很多产业链已经全球化。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如何把全国的生产商、服务商与用户组织成为全球产销服务网,苹果手机已在中国生产,美国的售后服务外包到印度完成,信息化是促成全球经济重组的最大推动力。

城市的发展史也是不断组织化的成长史。通信与交通的大发展是推动组织优化的最重要的力量,人类社会追求效率的重组还没有完结,重组不仅发生在城市内部,还跨越了城市、跨越了国家,因此智慧城市不能独善其身,而必须重视区域合作,加强国内外合作,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3.3 城市要寻求大格局中的定位

在区域经济合作、全国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城市选好自己在社会经济大格局中的定位非常关键,定位不对很难顺利发展。产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它会向最有效率的地区聚集,违抗产业聚集规律的城市会因过度竞争而达不到发展产业的目的。正确的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大智慧,是智慧城市规划首先需要做好的事情。

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不是政府可以随心所欲的,它是由历史与环境决定的。如果某产业已经有了中心再想成立一个新中心是不现实的,而建设与之配套互补的服务环境会现实得多。社会的组织与生物的组织是相同的,在什么位置生长出什么功能器官并不是局部细胞可以随心所欲的。城市在大格局中的地位是由城市与周边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大格局定位正确是首要的城市智慧。

四、智慧城市特色化与规范标准问题

特色化是城市的重要智慧。

4.1 容易给出的只是技术标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