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熊猫Panda耳机和IBM宣布在一起是为什么
组装这套耳放需要一些时间,具体组装教程可以参阅HiFiDIY网站的在线教程。其组装过程并不轻松。板子焊装完毕后,还需要给机箱打孔等操作[箱体板材很厚,手钻打孔并不美观],比较麻烦。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很难找到完整的工具。打孔完成后,会发现其套件中铜柱略矮,会导致电位器的传动杆略微倾斜,这又进而导致电位器和槽位擦边,影响手感。诸如此类的琐碎事不少,影响安装进度,这部分的体验并不是多么愉悦,比想象中的麻烦一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附赠的螺丝质量让人头痛,机箱做工很精致,铝板也足够厚,但配套螺丝却十分脆弱,很容易剐丝,建议有条件的全部更换掉。我们也希望HiFiDIY能针对这些问题做出改进:-) 一切准备妥当后,可以看到熊猫的内部结构如图,它的变压器前置,主板后置,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弊端。电位器使用传动杆控制,这样能省去连线,降低噪声,通常的做法是RCA输入后接入电位器然后连接主板。主板后置也缩短了RCA输入到主板的连线,这种设计都是比较讲究的。但弊端也是有的,例如主板输出到耳机输出孔这部分,必须使用连线,我们在组装时特意绕开了变压器。电源输入到变压器时,输入电源线也会越过主板,在安装时,我们特意用热熔胶将电源线固定到了机箱内侧上沿,以尽可能的降低串扰。 这张示意图源自HIFIDIY,它能清晰的说明熊猫的工作流程。 熊猫采用RN型变压器,提供多种规格的输出,这比单电压的耳放设计空间要大。熊猫的设计当中,使用到了18V和12V输出两组。 熊猫的电路结构很清晰,上半部分是功放部分,这部分又清晰的分为左右声道两个区域,刻意做了隔离。下半部分为电源处理和保护电路。安装完成后的功放板很养眼,沉金板看上去很高档。但细看,会发现设计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例如绿色的MUSE电容已经压着电阻了。 熊猫并不是常见的运算放大器加三极管的放大结构,它采用全分立式的设计,用于取代集成电路。这种设计有很大的设计空间,做好了会比集成电路有个性,做差了,性能指标会比集成电路更差。 后级采用TIP41C/TIP42C中功率对管,每个声道采用了2对,前面这一对是电压放大驱动级,后一对是电流放大输出级。在安装过程中,我们调整输出级的静态电流为65mA。 查阅HiFiDIY,得知熊猫是HA-1耳放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它比起HA-1更加复杂。HiFiDIY称熊猫使用采用HD580、600、RS1、DT931、K501等耳机进行校声,定位于与中高档耳机搭配。 客观测试与分析 关于耳机放大器的客观测试,我们还是选用专业级声卡录入的形式,结合常见的分析方式,提供直观的测量结果。警告:民用声卡用户请勿尝试这种方式测试,我们无法确保信号过载时不会对声卡产生伤害。这种方式测试有其局限性,它与实际使用有一定差异,实际使用时会有不同的负载。但它反应的数据依然有参考性,尤其对左右声道的平衡性、分离度等指标的分析,能更加直观,这些指标不会因为负载不同而出现质的改变。 RMAA测试显示,熊猫各项指标优良。在前两款耳放的测评当中,均发现了分离度不佳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在熊猫出现。分离度测试结果为-90.2dB,这是1kHz下的取值,其分离度曲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抬升,说明其各频段下的分离度大致相当。不过我们继续用频谱分析进行测试,大家也可以对比一下与测试T2.6F和SOLO耳放时的区别。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