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空白到世界领先,中国通信翻身逆袭史
2006年1月,新世纪的首次全国科技大会召开,TD-SCDMA与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水稻超高产育种等一起,被列为“十五”期间自主创新取得的最具代表性的重大科技成就。之后不到两个星期,TD-SCDMA被明确定为中国3G通信标准。再接下来开展规模试验、划拨研发基金、进行友好用户体验等,TD-SCDMA的商用化进程明显加快。 2006年3月,TD-SCDMA在厦门、保定、青岛三市开始规模试验,真正由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但是,一旦开始了试验,TD-SCDMA的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运营商更加失去了对TD-SCDMA的信心。尽管有高层表态,各大运营商仍然左躲右闪,希望避免被选中建网。 原来是打算让铁通来建TD-SCDMA网的,后来考虑到铁通实在没有这个实力,就作罢了。然后,就盯上了三大运营商。到底是大家一起用还是单独给某家运营商使用?如果每家运营商都有两种方案,脚踏两只船的后果肯定是刚出生的TD被冷落。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工信部把TD给了实力最雄厚的中国移动。 历史选中了中国移动,尽管移动心里是十万只羊驼飞驰而过。因为TD技术不成熟,产业链更不完善,算不上主流,时任移动董事长王晓初曾三番两次对外表态,希望采用WCDMA,TD作为补充。当时北京即将办奥运,但北京的3G网络测试却非常缓慢。李世鹤发现,在上海时3G信号都很好,一到北京却差得要命。李世鹤很不爽,“在有成功可能性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对自己的技术有一些感情吗?”他是个性格直爽的人,敢怒敢言,经常跑到领导办公室拍桌子。 但每一个伟大的开始都是举步维艰,血泪铺路,TD标准也一度面临流产的尴尬境地。甚至在3G牌照发放前夜,生产TD芯片的合资公司凯明宣布倒闭。这是一家由17家中外著名公司合资的企业,6年时间投资了两个亿,但TD产业发展缓慢,投资迟迟不见回报,17个股东意见不一,最终在纷争中落幕。 政府是从国家利益和自主创新的角度去考量。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中国移动就这样成了全宇宙运营TD网络的运营商,扛起自主创新产业化的大旗。 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3G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无论在研发时间、技术成熟度还是产业链支撑上都不如WCDMA和CDMA2000。但是在中国移动的强有利推广下,还是完成了逆袭。中国移动花在TD-SCDMA上花了接近2000亿元,如果当时移动没有用TD-SCDMA,而是用WCDMA标准的化,差不多只要花1000亿,然后很多人质疑这个2000亿值不值得。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