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德工业互联网路径比较
区块链基于共享账本、智能合约、机器共识、权限隐私等技术特征,应用在工业互联网中,有望提升工业制造各环节生产要素的智能配置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网络协同。例如,工业1.0和工业2.0时代,主要是由管理人员管理员工组织生产,工业3.0时代由管理人员管理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调度,而工业4.0时代将通过智能合约基于某种规则或协议实现人机协同。再比如,统一管理工业互联网标识是一个难题。或许应该换个标识统一管理的思维角度——用区块链共享账本机制来实现统一管理。标识需要的不是解析,而是记录,记录在行业区块链上。 区块链技术在过去两年被广泛关注,但一直迟迟不能规模化商用,最大瓶颈是区块链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应用于线上的数字货币等信息世界,但要大规模商用就必须得解决线下的物理世界如何上链的难题。区块链能够完美地帮助工业互联网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为“智能化”提供基础保障;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随着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提前到来,亦能够让区块链尽早实现大规模商用。 供给侧、应用侧及政府三方携手 综上所述,战略层面上,工业互联网受到了中美德前三大制造业国家的高度重视;模式层面上,并行制造、云制造与消费者为中心等三个“CM”将是工业互联网的主攻方向;技术层面,5G、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三驾马车让工业互联网快速落地成为可能。于是,在国家战略布局下,尤其是部分省市高额补贴的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制造业企业、工业软件服务商、工业设备供应商及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实现了高速发展,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竟出现三四百个,超过了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的总和。 然而,从供给侧角度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模型与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相比有较大差距,亟待不断提升大量设备的接入能力,丰富各种数字化模型,以实现工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与挖掘分析。如何用好工业互联网三驾马车,有待平台企业进一步升级和强化。 从应用侧角度看,企业用户对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传数据、企业上云的安全性仍有警惕,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仍持保守谨慎态度。如何让众多制造业企业接受工业互联网,有待从三个“CM”入手进一步科普和推广。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