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小家电老板自述:外贸艰难转内销,搜光全国零件
疫情期间,厨电表现得比较好,因为大家在家做饭的时间多了。在这之前,我就准备做一些冬阴锅、火锅、煎烤类的电器了。目前还在产品设计阶段,预计 7、8 月会上市。这是我们本来就准备要做的产品。虽然疫情可能到夏天就结束了,但我认为市场对小厨电的需求会长期存在。 其实我对今年的销售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疫情不允许人们在公共场所大规模聚集,中央大空调的销量就会受影响。适合家庭使用,又能帮助空气循环的电风扇应该会卖得更好一些。 米雪龙 小匠物联 CEO 小匠物联的主要业务是帮传统家电企业接 物联 ,把传统家电变成物联网家电。所以其实我们的业务并不直接受疫情影响。 但是我们的客户需求在疫情期间产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原本做外贸订单的家电企业,都改做国内市场了。中国佛山、宁波、合肥、滁州、青岛有很多这样的小公司。 这其实没那么容易,因为首先你要获得国家标准认证。很多产品之前只拿过欧美标准的认证,但疫情期间出口受打击,意大利、法国疫情严重,很多货物交不出去,外贸公司取消了订单,但是货已经生产出来了,继续压着只能增加库存成本。所以大家都转过身来做国内市场了。这种情况在长三角沿海城市比较严重。 拿到认证后,他们的销售、产品思路也要改变。原先做海外市场的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内。而且现在国内市场也没完全恢复,肯定恢复不到他们之前做外贸那么大的销量。 而且,国内小家电品牌早就有第一二三名了,这些品牌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所以临时做国内市场的品牌们只能打打边缘市场或者重新去开辟新市场。 其实现在大家都还是在做初级的尝试和摸索,没有太大的改变,因为销售方向不是说转就能转过来的。 要开拓新市场也很难,毕竟现在连出差都很麻烦。 之前海外市场正常的时候,订单量都特别大,一个订单可能会下 10-20 万个货。但是国内不一样,散单居多,这就是大渠道和小渠道的区别。 经过这次疫情,我意识到一点,就是虽然大渠道来钱快,但小渠道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一般影响不会致命。这就是风险分散的道理。在不利因素出现的时候,一个渠道出问题,不至于拖垮整家公司。 不过也有好消息,就是疫情期间小厨电的使用率明显提高了。大家不方便出门,也不方便叫外卖,所以自己做饭的频率就高了一些。另外,空调、取暖器等产品的使用率也明显提高了,因为之前白天家里没人,现在大家天天都在家,所以空调的激活率会明显上升。我们在后台可以看到数据的变化。 家电激活率上升,意味着消费者持用增值服务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比如取暖器被打开次数多了,消费者会更倾向于去寻找节电方案。虽然我们主要服务 B 端客户,但消费者的需求最终会成为 B 端客户的需求。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