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方寸之困:纳米级芯片通关路

发布时间:2020-05-11 17:22:40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脑极体 内有隐忧,外有威胁,仍然是困扰我国芯片产业的现实写照
导读:副标题#e# 来源:脑极体 内有隐忧,外有威胁,仍然是困扰我国芯片产业的现实写照。 每当我国自研芯片的技术出现一些成果,就会看到一些网络媒体使用 " 突破欧美封锁 "、" 中国弯道超车 " 的报道出来。 近日,我国的中微半导体在两年前实现的 5nm 蚀刻机技术

在 5nm 制程之后,芯片的下一个完整技术节点就迈向了 3nm 制程。2017 年,台积电宣布计划在 2023 年开始批量生产 3 nm 工艺节点。在 2018 年初,IMEC 和 Cadence 表示,已经使用极端紫外线光刻(EUV)和 193 nm 浸没式光刻技术制作了 3 nm 测试芯片。

而今年初,三星率先宣布已经成功制造出第一个 3nm 工艺的原型。在 3nm 技术节点上,三星采用一种新的环栅极 ( GAAFET ) 技术,也就是在 GAAFET 之上独创一种优化后的 MBCFET 结构版本,可以称为纳米片 ( Nanosheet ) 。

据报道,环栅极 ( GAA ) 的结构,是在 FinFET 中的栅极被三面环绕的沟道包围的基础上的提升,即被四面沟道包围。这一结构使总硅片尺寸减小了 35%,同时功耗也降低了 50%,实现了更好的供电与开关特性。

方寸之困:纳米级芯片通关路

(全环栅极技术 GAAFET)

在纳米片的制程中,第一步是在基底上交替沉积硅锗层和硅层,形成超晶格结构。因为有锗的含量,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屏蔽衬层。这样每一个叠层由三层硅锗和三层硅组成。第二步,在叠层上设计微小的片状结构,紧接着再形成浅沟隔离结构,以及形成内间隔区 ( inner spacers ) 。第三步,再在超晶格结构中去除硅锗层,在它们之间留下带间隔区的硅层。每一个硅层构成器件中的纳米片或者沟道的基础。最后是沉积高 K(高绝缘属性)材料作为栅极,在纳米片之间形成最小的间隔区。

方寸之困:纳米级芯片通关路

(采用 MBCFET 结构的 Nanosheet)

典型的 GAA 晶体管是纳米柱,直径才 1nm 大小,但是沟道需要尽可能宽地允许大量电流通过,所以三星把这几根纳米柱改成面积大的纳米片,被称为 MBCFET 晶体管(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这是三星的专利设计,MBCFE 通过将线形通道结构与二维纳米片对齐,增加了与栅极接触的面积,从而实现更简单的器件集成以及增加电流,再次实现了功耗降低与性能提升的双向升级。

方寸之困:纳米级芯片通关路

我们看到,随着晶体管微缩到只有几个原子厚的尺寸,晶体管制程迅速接近物理极限,相比较于摩尔定律的预计,晶体管密度的增长已经开始放缓。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