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如何重塑新型供应链?
我们认为,过去十几年像淘宝这样的产品已经让 2C 端的消费互联网大放异彩,大幅提升了消费者采购商品的效率和体验,但是2B 端的效率和体验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在 2017 年,美国 80%的制造业企业已经上云,而中国仅有 30%;中国企业 IT 的开支,仅为美国的 1/10)。 事实上,目前中国不仅面临千载难逢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还面对着原有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的严峻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未富先老”,人口红利的消失。如下图,过去十年中国的工资增速一直超过 GDP 增速,制造业低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企业对于效率提升的需求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产业,很可能踩着这次 “新基建” 的红利,进入爆发阶段。 从供应链角度理解新基建:新基建如何重塑新型供应链? 第五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全球一大 “技术-经济范式” 的转移是从全球安全到基础设施,从版图扩张到互联互通。 冷战时期,全球安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是美国,以美国在全球广泛的驻军为标志性事件。而冷战结束之后,最重要的公共品变成了基础设施,中国是主要提供者,以中国在全球广泛的投资基础设施为标志性事件(包括 “一带一路” 和亚投行等)。 我们发现版图的大小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互联互通的程度才能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命运,例如韩国,新加坡,香港,深圳这些本来一贫如洗的小地方快速发展壮大,而俄罗斯这样的地理大国却在不断衰落。 当然,这一巨大的变迁离不开新一代基础设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普及:主要是集装箱和与之相匹配的码头设施以及信息技术。例如集装箱极大的降低了运输成本,不仅让生产外包变得更有利可图,更重要的是让原来国土内没有原材料的小国家和地区得以加入到全球供应链的体系中。而信息技术则通过降低传递管理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成本,将原本在一个工厂里完成的工作,变成在两个大陆上完成。 随着供应链从发达国家内部扩展到全球,链接供应链的能力已经远远比版图的大小和军事能力更重要。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了以供应链(而不是以国家)为人类新型组织方式的时代。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