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在数据中心市场的“逆袭”之路:稳扎稳打 步步为营
2017年6月,AMD正式发布EPYC(霄龙)7000系列服务器处理器产品,它是为了满足下一代的数据中心而设计的,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全新设计。EPYC设计的初心不止针对今天的应用和性能,更是为了满足明天服务器工作负载,主要强调高性能、个性化、安全性。 时隔两年,2019年8月,AMD带着第二代AMD EPYC(霄龙)系列处理器持续冲击数据中心市场,产品在产品性能、价格等方面都极具竞争力,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效益,其专门为现代数据中心工作负载而设计,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功能组合。第二代EPYC处理器是全球第一个7nm数据中心处理器,其在每个SoC上最多提供64个“Zen 2”核心(比上一代翻了一倍)。 今年4月,AMD还对第二代AMD EPYC(霄龙)系列处理器做了“补充”,新增三款全新的处理器产品,分别是AMD EPYC 7F32(8核)、EPYC 7F52(16核)和EPYC 7F72(24核)。 集中资源到发展迅速、有潜力的项目上,这是AMD的经验之谈。相比7nm的第二代AMD EPYC(霄龙)系列处理器,英特尔则略显逊色,10nm的Ice Lake依然还在路上(未出货)。双方在数据中心市场的较量也会如火如荼的继续前行。 生态圈——AMD的“小伙伴”越来越多,合作也逐步深入 AMD借助新技术与新产品,进一步挖掘出新的商机。AMD非常注重加强与生态系统的合作,因为整个生态系统是AMD的基础。该生态系统包括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原始设计商(ODM)、还包括软件等整个的生态系统。 第一代AMD EPYC(霄龙)系列处理器上市之初,服务器制造商纷纷推出了搭载AMD EPYC 7000系列处理器的产品,其中包括HPE、戴尔、华硕、技嘉、英业达、联想、曙光、超微、泰安和纬创;虚拟机管理和服务器运行系统供应商微软、红帽和VMware表示将优化支持EPYC;Mellanox、三星电子和赛灵思等服务器硬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也在EPYC优化平台中表现突出。 2017年9月,AMD在中国北京举办了“迎接数据中心新纪元——AMD EPYC (霄龙)技术峰会”上,Forrest Norrod直言摆在AMD面前的机会太多,已经“挑花眼”,而这对AMD来讲也是甜蜜的负担。 到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龙)系列处理器发布会之前,AMD EPYC生态系统持续壮大,已经有超过60家的合作伙伴,包括技嘉和QCT等原始设计供应商,博通、美光、赛灵思等独立硬件供应商(IHV),并得到了微软和多个Linux操作系统供应商的支持。Canonical、RedHat和SUSE等Linux操作系统已经与AMD合作,针对第二代AMD EPYC处理器在数据中心的应用进行了广泛测试和验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