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为何能成功申请冻结老干妈千万财产?"冻"错咋办
此外,在实践中,诉前财产保全也会被用于对被保全方施加压力。纪玉峰律师举例称,比如海运纠纷中常见的扣船,即是利用诉前财产保全的手段(扣船),逼迫对方为了减少损失(船舶滞期费每天很贵),要么提供担保,要么被迫谈判和解。 纪玉峰表示,诉前财产保全具有快速、及时、简便特点。民诉法规定对准予诉前保全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并开始执行。这可以更完整地避免利害关系人因纠纷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虽然法律规定应在48小时内开始执行,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如申请人提供的被申请人的财产信息缺失、执行局人手不足、异地执行需要申请报批等因素,实践中很多法院的执行启动时间会多于48小时。 2. 法院是否需要联系被告?是否有义务审核材料真实性?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滕云律师介绍,法院在作出财产保全的民事裁定前,以及实施财产保全的过程中不会联系被告。 另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3条,“人民法院保全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财产的人”,一般方式就是向被保全财产的人寄送民事裁定书。 这可能是老干妈在财产保全裁定作出后,才获知相关文书的原因。 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余超律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保全的目的就要防止在诉讼过程中被告转移财产,等到判决生效后,无可执行财产,所以法院不能联系被告。 纪玉峰律师也表示,在实践中,一旦联系被告,被告很有可能会有所察觉,转移财产。 “这很好理解,如果法官和对方联系,恰恰对方接下来转走了一笔资金,法官会百口莫辩:是不是由于法官的电话,对方才把财产转走的?” “所以指责法官不事先向被申请人一方核实,属于对实务不了解。”纪玉峰律师表示。 但在腾讯与老干妈的纠纷中,复杂的因素在于,腾讯合作了一个“假”的老干妈。依照老干妈的说法,老干妈是6月收到法院的民事裁定书后,才获知相关事项,并报警。 贵阳公安双龙分局官方微信公号7月1日发布通报,经初步查明,系犯罪嫌疑人曹某(男,36岁)、刘某利(女,40岁)、郑某君(女,37岁)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冒充该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也就是说,腾讯与“老干妈”的合作协议,被盖了个假章。那么法院在做出同意财产保全申请裁定前,是否有义务审核合作合同的真实性? 对此,纪玉峰律师介绍,法院在此阶段进行的不是审判阶段的实体性审查,而是程序性的审查,需要审核的是:材料是否齐备、符合要求;申请书上的申请事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材料(经常为复印件)的形式是否合规;证据材料能否初步支持其申请事项。一旦以上条件达成,法院的执行局按照规定即应裁定保全。 而关于证据的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认定,最终是要由审判庭的法官进行实体审判时来查明的。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时,不能对法院作此等要求。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