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小米: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发布时间:2021-02-24 18:21:54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导读:副标题#e# 财联社2月21日讯,小米集团在港公告,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本集团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导。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相关阅读:

另在研发方面,小米也正发挥其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积极踏入智能汽车领域。2020年初,小米曾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变速车档位自动推荐的方法和装置”相关专利。2月19日,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公开一项名为“共享交通工具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发明专利,其专利摘要显示,共享交通工具的调度方法应用于共享交通工具,可实现共享交通工具的自主调度,提升共享交通工具的智能化。

而在具体业务方面,小米此前已公开的发力点是物联网大版图里的车联网车载服务系统。2019年6月,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同时,小米MIUI负责人也公开表示,小米正在考虑研发基于MIUI的车载服务系统。此外,2020年6月,小米则进一步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面对外界对小米造车的猜测,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小米资金充足,可以进行技术整合。同时,小米对于消费者有深入的了解,且对进入汽车行业没有任何包袱。“随着汽车的科技属性越来越强,未来科技公司在汽车行业的涉足会越来越深。”钟师说。

造车路径:从头自研的可能性较低

在日前某访谈节目中,雷军曾评价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在大方向相对明确,风险可控时,小米推进得很快;局面相反时,他的决策就会变得克制和谨慎。而此次再被曝出“有心”造车的小米,或是被汽车智能化前景所“打动”。

据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汽车市场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届时,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高出前者15个百分点。另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文件要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在2025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小米: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外,资本市场也对智能电动汽车情绪高涨。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目前市值为7558亿美元(截止美股2月18日收盘)。2020年中上市的小鹏和理想,市值与IPO时相比最高涨幅达300%。在2019年跌入谷底的蔚来,2020年内最高股价涨幅达14倍,市值一度超过小米。而随着以百度、阿里、华为、苹果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活跃度越来越高,小米自然不愿错失“风口”。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智能汽车的新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也是新的利润增长点,智能手机及互联网企业有良好的技术‘基因’,其开发相关新技术并不令人意外。”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员时蔚然表示。

不过,目前科技公司参与造车和打造智能汽车生态多以与车企合作为主。如,腾讯等公司只做智能网联方案的供应商,华为则还为其他车企提供“三电”、芯片等硬件。而即便是深入参与到造车环节的百度,也是与吉利控股成立合资公司进行合作。基于此,有分析认为,小米造车的具体形式和路径或与上述科技公司相同,“从头自研的可能性很低”。

中信证券方面则认为,随着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估值跟着受限,必然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新能源智能汽车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同时也契合小米“万物互联”的理念。

小米: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