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盖茨:我不用iPhone,也不买比特币

发布时间:2021-03-01 12:15:34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导读:副标题#e# 2月26日,美国当地时间周三晚上,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首次加入音频社交网络Clubhouse接受专访,讨论了关于比特币、iPhone以及Netflix偏好等各种话题。 盖茨在宣传他的新书《如何避免气候灾难》(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

我看好mRNA平台,但要扩大其规模并不容易。从现在开始的5年内,我们将解决mRNA平台面临的挑战,包括成本、规模化以及所谓的热稳定性。现在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冷链,而这几乎不可能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使用。

因此,大部分辉瑞(Pfizer)和莫德纳(Moderna)的疫苗将流向富裕国家。而由于更易大规模生产且成本更低,阿斯利康、诺瓦瓦克斯和强生的疫苗将在Gavi的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像我们在儿童疫苗领域做的事一样,我们将向许许多多国家提供新冠肺炎疫苗。

各国争先采购疫苗是一个好兆头,因为这说明了新冠疫苗的重要性。但是盖茨基金会一直在大力倡导疫苗的公平可及。若非我们介入并提供资金,利用我们与这些国家和公司的关系来促成合作,通过印度工厂的产能进行二级供应的方案是无法实现的。

当然,我们不需要向发明疫苗的公司支付专利费,所有这些都是免费的;我们只支付那些工厂的边际生产成本。

问:你一直主张在抗疫问题上应该进行国际合作。在今年的年信中,你也强调高收入国家的政府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为贫困国家提供资助来抗击疫情。我想知道,你是否有计划与拜登总统交谈?如果有的话,你打算如何说服他提升美国政府对全球基金(Global Fund )和GAVI的承诺,以帮助穷困国家获取疫苗。因为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公平获得疫苗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比尔·盖茨: 美国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就是为研发提供资金,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BARDA)拿出了100多亿美元。除了辉瑞,大部分已经通过英国、美国或者欧洲监管机构审批核的新冠肺炎疫苗生产企业,都从美国这一项目中获得了大部分的研发资金。提供研发资金的第二大主要来源就是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CEPI由日本、英国和挪威政府、惠康基金会和盖茨基金会作为主要出资方倡导成立。

很多政府为各自国家的疫苗研发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这非常重要,但从总数上来说没有BARDA提供的资金额度大。英国支持了阿斯利康,德国支持了CureVac和BioNTech,中国支持了科兴生物、国药集团,还有其他一些疫苗公司。这就是(疫苗)研发资金方面的工作。

还有就是用于疫苗采购的资金,对此我们非常失望。尽管我们早在2020年3月就开始在美国推动这项工作,希望在美国国会最初通过的经济刺激法案中能够涵盖用于疫苗采购的资金,但直到12月底签署的第二个经济刺激法案中,这笔款项才得以通过。这一法案包括向Gavi的采购基金投入40亿美元,用于采购新冠疫苗。如果我们想要为超过20亿人接种新冠疫苗,如果按每剂疫苗不到4美元来算,我们交付这些疫苗大概需要差不多100亿美金。欧盟已经对这一资金需求做出了承诺。

这是Gavi通常会采用的交付疫苗的方式,由Gavi来进行采购(为发展中国家分配疫苗),由此,这些发展中国家不必(为疫苗)支付(高昂的费用)。当然,这笔钱只能用于购买已经通过世卫组织审批的疫苗,如果有些疫苗生产商无法获得世卫组织的审批,这个过程会充满挑战。目前,只有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通过了WHO的审批。我希望其他三种疫苗在未来2到3个月内能够获批,当然我更希望未来更多疫苗能够获批。如果他们有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如果能够开展新的临床试验来证明他们的疫苗能够抵御传染性更强的变异病毒就更好了。

美国之前的一些行政部门并没有全力支持,所以对疫苗进行资金投入的相应工作开展较晚,这难免让人有些失望,但好在现在这些支持措施已经开始实施。现在新一任的拜登政府表示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愿意做更多的事情,包括和一些国家进行商谈,以保证用于疫苗采购的工作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疫苗接种工作从全球来看并不会同步,会出现延迟。富裕的国家已经开始接种疫苗。所以在监管层面、捐赠方面以及特别的合作生产协议等方面工作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实现为全球一定比例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依然可能延迟大概6个月。如果其中一些环节的努力没有成功,这一延迟甚至可能会超过12个月。

所以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很多捐助国也在提供支持。(不过,和过去相比,情况已经好很多了。)过去,在Gavi机制成立之前,富裕国家能够接种的一款疫苗,往往要在十年以后才能惠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问:有人担心病毒变异的速度比疫苗研发的速度快。你是否担心这点?

比尔·盖茨:疫苗研发速度之快让我印象深刻。全球目前有许多候选疫苗,这些疫苗正处于不同阶段,已生产的数量和监管部门提供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情况比我预想的要好。我之前希望有几款疫苗能在2020年底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紧急使用许可,但我当时并不确定这一定能实现。所以我和福奇医生一直说,我们可能到2021年中会有疫苗。但实际上疫苗面世的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得多。

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随着我们不断改进mRNA平台,我们可以用它来研发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的疫苗。mRNA平台的有效性已经得到验证,因此会变得十分重要。

你关于疫苗变异的问题是一个好问题。可能发生的情况是,面对变异病毒,有效性较高的疫苗的有效性可能会降低一点,我们很快就能获取相关数据了,有效性偏低的疫苗的有效性会降低很多。针对抗体进行的对数分析显示,对于一款有效性只有40%到50%的疫苗,相比于有效性达90%的疫苗,病毒发生变异后其有效性下降的比例会高得多。疫苗对于避免新冠肺炎重症更加有效。接种辉瑞和莫德纳新冠肺炎疫苗的人群中几乎没有出现重症病例。

即便疫苗的有效性降低了一点,它们依旧是非常有效的工具。我们正在和这些公司一同研究新冠肺炎的二价疫苗,这种疫苗即保留了原有的棘突蛋白,也含有针对多个变异病毒株的新棘突蛋白。

问:新冠疫苗的问世带给我们希望,你也刚刚注射了第一剂疫苗。但是这次新冠疫苗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研发,又伴随着病毒的变异。有些人有疑惑。他们很犹豫是否应注射疫苗,我有些朋友说他们并不想注射疫苗。你怎么看他们的担忧?这应该如何应对?

比尔·盖茨:通过严格监管机构审批的疫苗在挽救生命方面有着非常良好的记录。虽然我们仍在努力,但我们几乎已经根除了小儿麻痹症;我们消灭了天花;麻疹死亡人数下降了80%以上;同样取得这一成绩的还有痢疾、肺炎,等等。因此,疫苗已经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这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应该被公众知晓的事实。

很多人可能会等待,不会选择尽早接种,直到他们的朋友接种疫苗后,他们看到这种疫苗确实非常有效和安全(才会进行接种)。一些调研表明,这些人想的是没有必要成为第一批接种者。

当然,老年人、生病的人或医务工作者,他们很可能想要疫苗,因为他们承担了最大的风险。你也不想感染其他人,而疫苗可以帮助你。当你选择接种疫苗时,这真的是对你所在社区的一种帮助。

我相信我们很可能会面临疫苗的供应不足。我们必须解决供应、上市和物流上的需求。但我希望大多数国家能达到70%-80%的接种水平,这样即使北半球进入2021年的秋季,传播水平也会非常低。

华盛顿州目前正在为65岁及以上的人群接种疫苗。很幸运,我刚过65岁。我已经接种了第一剂的莫德纳疫苗,几周后我将去接种第二剂。疫苗的有效性通常在第二剂接种完一周后变得很高。我觉得很幸运,有机会可以接种上新冠疫苗。我想告诉大家我信任这些疫苗,因为它们经过了标准的研发过程和试验流程。所以当满足疫苗接种的条件时,我第一时间就接种了。

正因为人们犹豫是否要接种疫苗,所以我们需要进行这些大规模的安全性试验。这些试验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疫苗生产设施需要进行检验,以确保生产质量达到最高水准。只要有一个小细节出了问题,该工厂就会被关停。疫苗这个系统需要信任的支撑。(严格的监管很重要)如果我们批准一个有重大漏洞的疫苗上市,那么全世界其他的疫苗也会受到连累。若人们不接种疫苗,那么结果就是疫情将持续更长时间,更多人将失去生命。

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小儿麻痹症疫苗的谣言,称这些疫苗会导致绝育或其生育方式有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找到那些被大家信任的人。疫情期间,关于新冠疫苗甚至是我本人、还有福奇医生有很多疯狂的谣言,因为人们都在试图寻找一个简单的解释,告诉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希望人们不会因为这些言论而拒绝接种疫苗,因为这非常不利于我们回归正常生活。

问: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你和盖茨基金会遇到的挑战有哪些?你觉得应对未来可能的大流行病的挑战会有哪些?哪些方面的支持你觉得是最需要的?

比尔·盖茨: 各国政府有责任对可能发生的糟糕情况未雨绸缪,无论是地震、战争还是火灾、龙卷风等。如今,他们将要把大流行病防范列入其中,虽然早该如此。各国在流行病应对方面没有做足够的模拟预演工作。通过情境模拟,各国可以摸索如何快速进行诊断、如何采取隔离措施,或是由谁向民众来传达需要改变行为习惯的相关信息。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有能力将病例数尽快降下来。澳大利亚、韩国,很多不同的国家也做到了。我们应该看看这些国家在早期的应对措施和沟通方面做了哪些其他国家没有做到的工作。但除此之外,(如果我们进行过足够的模拟)我们还应该有更好的诊断工具、更快问世的治疗药物、更好的数据以及更快速的药物试验——而这些工作目前都花费了太长时间。对每个国家、全球机构、对于我们开展的合作以及对于如何沟通而言,这次疫情都给出了一长串的教训。

我们不知道下一次大流行病将会是什么时候到来。但我们知道,我所提及的这些步骤并不需要昂贵的投入。因此,我尤其盼望看到(这些领域的)全球合作,无论是通过WHO还是其他的机制进行协调,比如(疫苗的)研发工作,国家之间需要有效沟通,了解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