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秘密提交美国IPO申请 估值50亿美元
5月,喜马拉雅以“中国有播客”为名举办播客比赛,并特地注明,该比赛不面向有声书、朗读等非原创内容。但是细心的创作人发现,条款细则中写明“获奖主播需与喜马签署主播合作基础协议,放弃签约者视为放弃获奖资金”,引起创作人的抵制。 刚刚喊出“欢迎UGC内容”“发力原创内容”,吸引创作者,马上又因“套路”“抢人”激怒创作群体,喜马拉雅的这番策略让人捉摸不透。 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理解喜马拉雅的纠结。同在网络音频赛道的荔枝,今年Q3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财报中荔枝表示,公司重视UGC,这样相对PGC的竞争对手可以有更低的内容获取成本。话里话外,这个竞争对手好像在说喜马拉雅。 从成本角度考虑,同样拥有数量庞大的创作人,喜马拉雅当然不想放过这个便宜生意。 一边难以开源,一边难以节流 事实上,喜马拉雅最大的困扰恐怕是内容获取成本。 举个例子,喜马拉雅去年年底上线了被余建军视作标杆式作品的《三体》广播剧第一季,该广播剧据称耗资达到了千万级别,行业内,耗资几十万的广播剧就可以算大制作,千万成本几乎可以拍个小制作电影了。 如果要看投资回报,《三体》广播剧目前更新到第四季(全六季),获得了4700万的播放,按照单剧购买198喜点(1喜点等于1人民币)的价格来计算,粗略估计千万级投资的《三体》广播剧,到目前为止最多为喜马拉雅创造了1.7亿元的营收。如果算上会员免费听、各类优惠以及一次购买重复收听的次数,1.7亿这个数字可能还需要下调。即便计算上开发周边等其他收入,这个项目的利润也十分有限。 余建军坦言:我们把《三体》当做标杆,在这个个案上没有把赚钱当第一目标,它可能是个一年、两年、三年的长销品,保证不赔就行。 这样的IP喜马拉雅这一年来做了几十个,借电视剧热度推出《坏小孩》《长夜难明》《庆余年》《赘婿》,以《斗罗大陆》为首的网文系列等等,共同特点就是精品——专业制作、多人演绎、精致后期、明星代言、渠道宣传环环相扣。 这都构成了越来越高的成本。在去年底采访中余建军没有回避,他也不知道喜马拉雅的亏损会持续到何时,未来哪年才能盈利。 这可能也是喜马拉雅一直说不想上市的原因。 况且目前来看,资本市场对互联网音频盈利模式的认可度也很一般,荔枝上市以来,市值缩水60%的境遇,可见一斑。 可能互联网音频这块大蛋糕,意外地变成难啃的骨头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