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一文看懂智慧城市,解码25万亿大市场的机遇与格局

发布时间:2021-04-23 12:20:36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未知
导读:副标题#e# 今年初,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首度圈定”新基建”范围,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备受瞩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智慧城市建设则成为这些技术能够落地的最大场景。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2

一文看懂智慧城市,解码25万亿大市场的机遇与格局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图谱(来源:艾瑞咨询)

此外还有一些专攻城市安全的厂商比如360、深信服、亚信、安恒信息、瀚私等贯穿产业上下游。

总体来看,对于厂商而言,未来大的项目里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但归根结底特色不一,均在传递差异化价值。

目前,国内主打智慧城市的主要玩家依然是以巨头为主,其中京东数科、阿里云、腾讯云、华为、平安智慧城市、浪潮等有着领先的解决方案。

阿里云是以交通大脑的方式推进城市大脑项目,从杭州城区的交通信号灯优化切入,延伸到做交管局、公安局、工信局等项目,其中云资源是主要业务;

腾讯云也是主打云业务的厂商,推出WeCity未来城市解决方案,腾讯集团与三大运营商合资成立的数字广东主打数字政府建设,社区项目主要提供连接工具;

华为以网络通信设备切入,在多地建立城市IOC(城市运营中心),云资源也成为重点;

浪潮以服务器等城市算力形式切入,与软硬件厂商进行合作;

平安智慧城市立足金融场景,为深圳做“I深圳”项目,重点关注政务板块。

虽然各大巨头纷纷涌入赛道,但因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家公司凭一己之力把整个城市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并不现实,平台和生态逐渐成为巨头突围的方法论。

比如,京东数科旗下京东城市通过主打“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正在基于城市操作系统平台,构建成熟的组件和模块,发挥其生态属性,让其他第三方依托系统高效建构自己的应用,减少重复建设,建立良性生态。

一文看懂智慧城市,解码25万亿大市场的机遇与格局

▲京东智能城市操作系统

目前,京东数科正在为雄安新区打造基于城市操作系统的块数据平台,它将全面支撑新区数字孪生,培育数字产业和生态,为雄安成为全球智能城市典范奠定基础。

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与阻力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依然是“强政策驱动”的领域,与其“一把手”属性分不开,毕竟各地纷纷上马的智慧城市工程都是政府重要大事。

加上2020年3月4日国家发布的“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多地已经在新的“十四五”开局中规划智慧城市的发展。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成都等地已经出台了新基建政策,鼓励城市建设投入。

一文看懂智慧城市,解码25万亿大市场的机遇与格局

▲新基建七大领域(来源:央视)

另外,需求是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加速的重要因素。企业与大众已经习惯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被重塑。

另外由于大城市病的出现,人们对于“以人为本”的居住、工作和出行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不过,智慧城市发展不是顺风顺水的,它依然面临着问题。

借用京东城市总裁郑宇博士的观点,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面对的是:

1)需要生态:城市既不希望烟囱林立的孤立的系统,也不希望一家独大,因为不利于城市安全,也不可能有企业把所有的事情做完,需要一个生态,既能统一平台又能服务于大家;

2)数据安全和数据融合存在矛盾:城市中各部门的壁垒非常高,有的壁垒是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这使得数据融合面临障碍;

3)专业人才匮乏:智能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专业背景出身的人才少之又少,加上大学培养模式的缺陷,学以致用的难度非常大;

4)自我造血的良好运营模式,不能一味地依靠政府补贴。

生态建设、数据融合建设、产学研建设、自我造血循环······每一个都是宏大课题,每一个都迫切需要面对。

尽管困难重重,道路曲折,但智慧城市是巨大的蓝海市场——这一点没有人会质疑。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