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科技创新20条判断:大变局中,万物生长
我们之前总是谈空心化和制造业的转移,的确,近些年,考虑成本结构和贸易战,一些制造业转移出中国,但这些对于整体数字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事实上,任何供应链的转移都会缓慢而零星,因为离开最有效率的供应商,转移成本很高——美国公司只有在关税成本高于转移成本的时候才会那么做。转移一款产品容易,但要转移整个供应链很难,更何况假如产品的市场本身就在中国,供应链的转移就更是难上加难。 悲观地看:疫情来了,东南亚和印度新兴工业国的产能垮掉了,疫情导致的订单回流的趋势,不是大势,是历史的阶段性刺激使然。此刻,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中国经济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回升,还是要看国际大形势。 科技战还要多久? 第三个不确定因素是:科技战还要持续多久? 事实上,对美国而言,这场阻击其实一点都不划算,甚至有人称是“一场彻底的失败”: 一方面,美国的贸易赤字更大了:特朗普声称贸易战是为了减少美国贸易赤字,结果2020年11月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比其刚上台时高了70%;另一方面,科技战也伤害美国供应商:美国前十名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在中国的销量是在美国的3倍左右。丢掉中国市场对于美国科技公司来讲代价高昂。所以,中美脱钩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不可能完全脱钩。 《哈佛商业评论》采访单伟建说的好:“唯一能够遏制中国增长的国家是中国自己——假如她犯政策错误的话;同样,只有美国自己可以威胁美国经济至尊的地位——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限制贸易等政策就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非常态化将成为常态,时代呼唤新的亚当·斯密 第四个不确定因素是新的常态:世界产能过剩、金额过度、市场过快、创新过多、政策过滥、地球过热……加上新冠疫情非常态现身:消灭过剩、强行平仓——传统经济学已不能解决此刻的问题。 我斗胆说一句:当非常态化成为常态,时代正在呼唤新的经济学,新的亚当斯密。 *关注「甲子光年」,后台回复“2021”,获得高清版完整PDF。 2.【我们的使命】 以上是时代的坐标,下面说说我们的使命。历经三年半的打磨,2021年,「甲子光年」正式启航,从北向南。 清朝以来首次:中国十大城市只剩北京一个北方城市,100年的胡焕庸线,至今没有打破。我们要走向产业的纵深,要不断听见一线的炮火声,就要南下。 「甲子光年」的业务,用三个数字可以概括。 “4”:4条业务线——媒体、智库、会议、投行 “3”:3个C——Content:best content;Connection:enrich top decision makers;Credibility:trust & fusion “6”:6类决策者之间的“红娘”——科技、产业、资本、政府、巨头平台、专家学者。 我们希望用最好的内容,吸引最对的人,然后促进大家的互信和合作。 我们的同事写了一句话我觉得很好:在科技与产业之间,隔了一个甲子光年的距离。 *关注「甲子光年」,后台回复“2021”,获得高清版完整PDF。 3.【甲子方法论】 我们用什么丈量一切? 中国科技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坐标系”,让企业和个体“找得着北”。这就是我们的愿景。 很多人问我:看了那么多案例和数据,究竟科技创新的机会从何而来?投资机会从何而来?在「甲子光年」看来,就是一句话: 发现变量,寻找变量背后需求被重构的机会。 时代坐标:甲子科技产业生态模型 那么,怎么去发现变量?从「甲子光年」诞生开始,我们试图不断地为我们所关注的领域建模。去年「甲子引力」大会上,我们给出了一个最朴实的坐标系:科技产业生态三维坐标。 X轴是不同行业:地产、金融、教育、医疗、安防、汽车、制造、农业、零售…… Y轴是不同环节和场景:采购、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投放…… Z轴是新一代基础设施的不同技术层次:云端芯片/模组/服务器、混合云、私有云、公有云、中间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加密、安全、边缘AI芯片/模组/服务器、边缘AI芯片/模组、智能终端、区块链、IoT、卫星互联网、5G…… 此时此刻,科技和科技之间,产业和产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科技链上下游之间,都在同步发生着非常灵动、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变量,都发生在这个坐标系里,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响着它的上下左右。用这样的坐标,可以帮助我们看待每一个玩家的机会,演进的路径,可能的市场规模,和可能遇上的对手。 此外,我们还用一些模型去关注具体的问题。 甲子产业准入门槛模型 例如,甲子产业准入门槛模型。 一个公司在开始赚钱之前要烧多少钱? 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前期投入。在盈利之前,需要经历一个亏损的微笑曲线。这个微笑曲线的面积,意味着一个公司在开始赚钱之前要烧多少钱。 例如:造高铁要烧上千亿,造车要烧100亿,造芯片可能要烧100亿,做SaaS可能要烧几个亿……所以为什么“三宝”敢造车?李斌、李想、何小鹏都是已经成功过的企业家,他们有魄力自己个人砸进去几亿美金……开个玩笑,我就不敢造车,因为我没有能融100亿的信心。这个烧钱指数,就是一个行业的准入门槛。 甲子产业/企业竞争力模型 再比如,我们修正之后的9力模型。 此刻的中国市场内,如何进行行业分析? 大家都知道波特五力模型,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力的五种力量: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力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而我们认为,在此刻的中国市场,还有另外4个力量需要考虑: 技术变量 媒体舆论变量 政策影响 互补产品的影响(比如Airpods的销量与Iphone的销量相关) 我们用这样的维度,尽可能全面地去评估竞争中的产业和企业。 甲子企业扩展路径模型(供给端) 再比如,如何看待一个科技创新企业的扩展路径?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