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回应转载唐诗:最大对手是没关注的公司和模式
综合起来看,无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王兴:最危险的对手往往不是预料中的那些,美团外卖最大的对手看起来是饿了么,但是更可能是还没关注到的公司和模式 回顾 相关阅读: 北大博士送了半年外卖,写出AI伦理论文登顶刊,“系统知道一切”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量子位】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外卖骑手,再次引发全网关注。 这一次是发表在顶刊《社会学研究》上的一篇博士论文。 北大博士后陈龙为做研究,加入了在中关村的一个外卖骑手团队,体验了5个半月的配送工作,写成了这样一篇长达23页的论文。 对此,网友纷纷为其点赞。 果然是社会学的,这种真的得本人体验才有说服力。 还有网友称,这次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但从他的自述中可以发现,除了理论支撑的价值以外,更关键的,是他在亲身感知一种正在发生的生产力剧变。 在AI系统的驱动、调度下,这种剧变正在影响每一个人。 外卖骑手,不过只是一个缩影。 外卖骑手是如何被管理的? 作者陈龙通过极昼工作室自述了这段近半年的送外卖的经历。 在他的眼里,平台更像是一名管理者,真正的老板并不存在。 专业一点,就是数字治理。 管理一般有三个方面:指导、评估以及奖惩激励。以往这些工作都是老板去决定的。 现在的情况则是,平台给骑手派单,并告诉他们应该如何送;消费者来评估骑手的好坏表现;平台又根据消费者的评估,来决定奖惩。 也就是说,由AI系统来负责第一项、第三项工作,第二项则交给了消费者。 系统完成管理工作的关键,除了优秀的算法,还有数据。 送外卖的过程中,陈龙切身感受到了平台在不停地收集数据。 在室外,通过智能手机的GPS信号,可以跟踪骑手的轨迹。 在室内,则通过商家的WiFi网络、室内定位基站来记录骑手的数据。包括运动状态、到达时间、取餐时长等信息。 除了骑手身上的数据,还有商家、消费者、以及订单内容等等数据,平台决策也就变得越来越聪明。 陈龙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一些消费者对骑手配送晚了有意见,那么AI系统就会开始测算,下一次可能就会在时间上放宽一些。 本来30分钟可以送达,但平台显示的时间是35分钟。 但与此同时,出现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就如,当消费者和骑手产生矛盾时,谁来担责?又应该向谁反馈呢? 而平台,是可以成为一名仲裁者吗? 这些关于社会伦理秩序问题,不光存在于送外卖这件事儿上。 AI系统下的生产力关系 小到我们这些打工人每天用的打卡、打车平台。 就像打车平台,就跟送外卖类似,平台派单,由乘客评估,再由平台决定奖惩。 网约车稍微停留时间长一点,就会收到平台的提醒。 更大一些的,则是落地到工业、农业等各个产业当中去的。 比如农田里的管理系统,由AI来看出苗率如何,由农户来决定是否补播,省去了以前的巡田步骤,还节省了人力成本。 管理农田的长工活儿变少了,工资也就随即降低。新疆一家农户的解决方式是,让长工管理更大的田,工资还跟原来的持平。 场景不同,原因类似,都是AI系统下,生产力变革所引发的社会性问题。 AI的浪潮不会停止,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以外卖骑手这一契机,热心网友给出了这样一些方式。 一方面是平台本身,另一方面则是政策驱动。 知名互联网博主@阑夕认为: 外卖骑手承担着非常繁重的劳动,挣的也都是靠丈量城市换来的血汗钱,平台必然有义务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尊严,并尽可能的提高上限。 陈龙也在最后自述中所说: 除非是平台想改变,或者是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不然的话没有办法。所以我觉得北京劳动关系处的副处长去体验送外卖是有必要的。 相关新闻: 北大博士送5个月外卖揭算法黑幕,平台压榨劳动者该到头了 文| 杜 虎 近期,网约车、外卖这类新型平台正在获得另一类关注。北京人社局副处长王林体验送外卖之后,与美团进行了磋商。网约车司机反映某平台抽成25%,甚至高达50%。5月7日,搜狐号“极昼工作室”讲述了一位为做研究,送半年外卖的北大博士后陈龙的故事。北大博士后陈龙以外卖为题的博士论文,研究一个核心问题:资本如何控制劳动者,而劳动者又是如何反抗的。 陈龙博士为了完成论文,加入了中关村的一家外卖骑手团队,花了5个月时间进行田野调查。在今年出版的该博士论文中,陈龙有一个总结性的论断:外派平台在压缩配送时间上永不满足,它们总在不断试探人的极限。平台的数据算法系统,既建构了复杂的劳动秩序,同时形成对劳动者永不枯竭的压迫式索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综合起来看,无论是王林处长还是陈龙博士,他们对外卖平台的体验式调研,虽然都根据不同目的对平台巨无霸进行了测试,但最终都会在政策导向、政策设计上汇集到一起。而网约车司机对平台高额提成的谴责,更为推动新政策出台预备了道德资源和社会动力,政府对平台的介入与规范已经可以预见。 之前的新闻报道说明,王林副处长的体验式调研,只跑了一天,送了5单挣了41块钱。即使只有1天,但系统对外卖员的压迫已让王林铭记在心。而陈龙博士的体验时间更长,系统在对他进行压力测试时,他对算法驱动下平台主导的劳动者处境,有个更深刻的体会,那就是系统对人的逼迫永不满足。 北京人社局副处长王林体验送外卖 平台对外卖员、外卖店的一切在线举动都作了监控,这些记录全程和细节的数据都被系统录入,而后算法用计时的方式设计出复杂细致、且随时变更的规则。这些规则驱动外卖员和商家,以秒为单位判断他们是否在规定时间做到规定程度,同时对他们加以优劣的评判,反过来敦促劳动者配合算法系统。 外卖员困在系统中,这是一个整体的处境描写。实际上,不只是困住外卖员,而是算法有了自己的“大脑”,成为平台之神,驱使外卖员和商家为其所用。外卖员的眼睛、步伐、行进、速度等,代替算法系统在人世间开疆拓土。劳动者只要不离开系统,就成为系统的“士兵”,用血汗为平台添砖加瓦。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