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发布时间:2021-05-19 07:17:19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导读:副标题#e# 5月14日,国家航天局官网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以来,各系统工作正常。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科学探测工作,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根据目前飞行情况,天问一号探测器拟于北京时

这是天问一号今年3月传回的两张高分辨率相机拍摄的影像,分辨率0.7米/像素(@ 330-350公里高度),能看出大量地形地貌细节。与周围已有的HiRISE影像相比,天问一号高分相机的成像质量相当,完全能够满足为火星车考察着陆区的需要。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天问一号高分相机传回影像(红框)vs目前最高清的火星HiRISE影像,空白处是目前尚无HiRISE影像的区域 | CNSA

静候“天机”观气象

安全着陆火星,除了要选择地形平坦无障碍的着陆区,还要选择合适的“天机”,因为火星的沙尘暴吧,还真挺要命的。

1971年苏联火星2号和火星3号抵达火星时,就好巧不巧正赶上火星全球性的沙尘暴。结果不仅环绕器没拍到啥东西,释放的两组着陆器和火星车最终也没能顺利展开工作。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火星3号携带的火星车,下落不明 | SpaceLin

尤其是对祝融号这样使用太阳能供电的火星车,更是得比用核电池的毅力号更加谨慎一些才行。毕竟沙尘暴阻挡的太阳光,可是祝融号的生命之源。

2018年6月(火星当年的北半球秋冬之际),火星经历了一场全球性的大型沙尘暴,使用核电池的好奇号火星车平安挺过,使用太阳能的机遇号火星车不幸结束任务。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上)2018年6月,好奇号拍摄的火星沙尘暴景象;(下)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车 | NASA

如何尽可能减少沙尘暴的影响?惹不起,躲得起啊。

1)一方面是总结过去的火星气象数据,寻找历史上沙尘暴低发的时期。

这是1996年到2013年(即火星年23-31)间,火星全球探勘者号(MGS)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两个环绕器观测的沙尘暴记录。可以看到火星的沙尘活动集中在下半年,北半球在春夏期间最为宁静。从春分到夏至正中间开始的6个地球月里,北半球历史上没有发生过沙尘暴。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1996年到2013年(即火星年23-31)间,火星环绕器观测记录的沙尘暴。注意,起源于北半球的沙尘暴也可能发展到南半球范围,反之亦然 | 改编自:参考文献 [1]

今年这个火星年(2021-2022年,一个火星年约等于2个地球年),北半球的春分发生在2021年2月7日,夏至发生在2021年8月25日,两个时间点中间,就是5月中旬了。对于计划着陆在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的祝融号来说,等到5月中下旬再降落,最为稳妥。

2)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现有的火星探测器遥感数据(主要是亮温和阳光透射率数据)和着陆区的实际位置、地形情况,对计划着陆区做气象预报。提前避开大的沙尘暴,寻找将来哪个时间段气候更宜降落。当然,这种基于遥感数据的预报只是模型和统计结果,并不是确定性预报,无法精确到火星某个地点几点几分一定有啥气象变化。

这是毅力号项目组针对位于北半球的杰泽罗撞击坑区域(毅力号着陆区)春分时期所做的气象预报,内容包括表面气压、表面温度、大气温度、风速、风向、大气密度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毅力号判断着陆时机的参考。(毅力号着陆于2021年2月18日,春分刚过)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红圈为毅力号着陆区所在位置 | 参考资料 [2]

而对于祝融号的着陆时机,我国的行星科学家们也在做详尽的气象预报工作,大家静候佳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供电的火星车未必没有核电池供电的火星车健康长寿。机遇号在火星上驰骋探测了14年,至今保持着最长寿的火星车纪录,相比之下,工作了8年多的好奇号已经伤痕累累,打破机遇号纪录应该是无望了。

高轨低轨多面手

那除了勘测地形,等候天机,咱们天问一号环绕器这三个月就白等着?那不会的。早在今年2月24日,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之后,环绕器上的7台科学仪器就已经全部开机,开始科学探测了。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天问一号环绕器上的7台科学仪器位置(天线展开状态未显示)

天问一号整个任务期间会多次改变轨道。最近这三个月的地形考察期所在的“火星停泊轨道”是一个近火点280公里、远火点5.9万公里、周期2个火星日的极轨道。

分离着陆巡视组合体之后,环绕器会降低轨道,进入一个近火点265公里、远火点12500公里,周期8个小时的“通讯中继轨道”,为火星车传输讯息 [3]。

待到祝融号完整计划的90个火星日探测之后,天问一号还会再次降低轨道,进入一个近火点265公里、远火点12000公里的“科学探测轨道”,对火星表面进行至少一个火星年(约2个地球年)的近距离全球探测 [3],同时也可以兼顾火星车的通讯中继 [4]。

也就是说,天问一号环绕器能在不同阶段探测到火星不同轨道高度上的科学信息,相当于一个探测器不仅同时担任了通讯卫星和科学卫星,还同时担任了火星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等多个职务。不同轨道高度处的探测数据相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火星的空间环境信息,例如火星的磁场、电离层、太阳风与火星高层大气/电离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

火星没有地球、水星那样内部自发的偶极磁场,因此当太阳风吹向火星时,大部分行星际磁场会直接“挂”在火星上。不过火星的壳层还有一些剩磁,这让太阳风与火星磁场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复杂了一点。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黄线代表挂在火星上的太阳风所携带的行星际磁场(IMF)的磁力线,蓝线代表火星自己的闭合磁力线,日侧的白色亮点是火星剩余磁场和IMF之间发生的磁场重联,红线代表磁场重联后连接火星和太阳风的开放磁力线 | Anil Rao/Univ. of Colorado/MAVEN/NASA GSFC

通过对不同空间位置的火星磁场、离子与中性粒子、能量粒子等方面的探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星磁场的演化、太阳风与火星高层大气/电离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火星大气的散逸变迁等诸多谜团。

NASA目前在轨工作的MAVEN探测器,也在做相关的科学探测,不过MAVEN的工作轨道在近火点约150公里,远火点在约4500-6000公里高度,与天问一号计划的高度不同。这在科学探测上是好事,因为两者的结果可以互为补充。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MAVEN的探测轨道示意图 | NASA/GSFC

还记得2018年发射的水星探测器贝皮科隆博号(BepiColombo)吗?这个任务一次发射了两颗水星探测器(MPO和MMO),再加上2011-15年间探测水星的信使号(MESSENGER),不同的轨道高度的三个探测器的探测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水星的磁场环境。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NASA信使号探测器和欧空局贝皮科隆博号的两个子探测器MMO和MPO的探测轨道 | 马普所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