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督促电商平台企业核查处理买卖虚假检测报告行为
“买卖、使用伪造、变造的虚假检测报告,一方面要承担合同责任,电商平台都会有相应的规则,对销售虚假商品、服务,提供虚假材料的商户进行扣减积分、商品下架、罚款等处罚。另一方面是行政责任。”宋晓旭说,“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今年1月26日,浙江温州市市场监管部门通报,某机械有限公司员工黄某为应付网店售后问题,通过软件变造了虚假检验检测报告。黄某最终被给予行政拘留9日并处罚款300元的行政处罚。 网店销售虚假报告,那电商平台是否有责任呢? “如果电商平台明知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那么根据《电子商务法》的规定,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宋晓旭表示。 亟待破局小散弱 谈到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孔峰表示:“在电商平台上,既有检验检测机构自己的销售队伍,也有类似中介的代理商或网店,其中难免鱼龙混杂。利益驱动下就会滋生出黑色产业链。”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事建筑物检验检测的人士透露,国家对国有的、大型的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比较严格,不过她遇到过个别中小型检测机构随意出报告,挂靠资质,甚至造假的情况。 5月12日,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在《关于<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的解读》中指出,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在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散而不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部分领域、部分机构的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竞争秩序和行业公信力。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近4.9万家,营业收入超过3570亿元,从业人员141万人,当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近5.67亿份,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但是,就业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小微型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49%,18%的机构人员数不到10人。 “目前尚没有一家成为能够与瑞士SGS、法国必维等知名国际品牌齐名的机构。”孔峰介绍,“有些机构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很低。由于行业经营主体非常分散,不时出现恶性竞争等现象,扰乱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客观上也对监管部门带来压力。” 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比如最近新制订出台了《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修订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办法》第五条规定了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对所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责,并明确除依法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外,还须依法承担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据悉,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仍将会同多部门联合部署“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加大行刑衔接力度,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将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推动各部门共同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