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主平台意在何为?松果处理器解析
众所周知,经验老道的小米不可能押宝“初出茅庐”的松果,在旗舰机型上将仍需仰仗高通很长一段事件,毕竟高通芯片整合的多模多频基带仍有巨大的优势,而松果只是作为小米垂直整合的先锋,难免定位中低端水准,此外小米还需控制其成本以维持松果后续的技术研发工作。 在众多制程中,28纳米相对成熟,且国产半导体厂商在前几年的规划建设中对28纳米就已大量铺设,目前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出片,已经到了“收割”的时间。另外由于代工松果处理器的中芯国际与连芯科技一样,同属大唐电信控股,因此使用中芯的 28 纳米 HKMG 制程无疑能进一步控制局面。
至于28纳米和14以及16纳米之间巨大的成本差异也是松果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目前 28 纳米 HKMG 制程相对成熟,据悉其光罩成本只要600万美元左右,大幅低于14或16纳米制程(据台湾产业链指出其成本约在3亿美金左右); 另外受到10纳米供应紧张的影响,目前14和16纳米同样处于炙手可热的状态,小米若采用该制程,半导体厂商显然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其巨大的订单要求,而松果V670若采用28纳米HKMG制程工艺,不仅在性能上足够应付,而且无论是价格、产能、良率等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这显然更能满足现阶段小米的需求。 当然这并不是否决小米不会使用14纳米,甚至更高的制程工艺,只是在现阶段来说,28纳米是小米权衡性能和成本的最优选择。至于定位高端的松果V970芯片则可能会使用14纳米工艺,不过按照目前的产品节奏来看,最快也要到第三季度才会有相关作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