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摄像头背后的灰产:个人影像随意买卖,隐私何在
智能摄像头本来是方便用户需求的“好产品”,然而在实际的使用上却充满着各种隐私数据泄露的隐患。即便像品牌经销商Hugo说的那样,大品牌相对于小厂商的产品漏洞较少,研发和技术上也比较成熟,但这也并不保证大品牌的产品就一定安全可靠。毕竟还有很多安全漏洞需要攻坚,查缺补漏。 在与相关信息安全业内人士交流中,我们得到这样的信息:现阶段的智能摄像头确实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但用户首先不要杯弓蛇影,要先从自身做起排除隐患。 首先,不要贪便宜和听从商家的介绍购买三无产品,尽量选择有品质保障的知名品牌,以便在后期的技术升级和漏洞补全上能够得到完善保障。 其次,不要将智能摄像头对准家里的卧室、洗手间,以及公司的会议室、保险柜等区域,确保有价值的隐私数据不会被不法之徒盯上。 当然,复杂的安全密码能够令智能摄像头难以破解,增加“灰产们”破解的成本和门槛。所以做足以上两条之后,使用者还需要定期修改摄像头所在环境的一系列密码,包括登录客户端、协议密码,甚至WIFI密码等,以确保数据隐私的安全可靠。 最后,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尽管2017年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若干治理个人隐私泄露的相关法规,但是个人(机构)信息外泄的灰色链条环节很多,仅仅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难度不小。 作为老生常谈的互联网隐私安全问题,的确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方面,我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方便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市场呼吁加强监管、建立行业标准、规范相关安全技术保障,进一步杜绝隐私泄露的隐患,重塑消费者的信心。 不过了解得越多,檀敏或许真的是有些怕了,他说:“昨天我把摄像头拆了,别回头我在看家里的时候,别人在看着我。”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