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进入调整期:4.5个月难回本 遭资本冷遇
此前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大家为的是线下流量的入口。共享充电宝将是未来线下物联网的节点,连线智能手机用户、以及服务的端口,算是一种布局。可能也是各大巨头关注的点。”换句话说,企业可以通过共享充电宝产生的数据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推送。 “面对这些数据,我们还没有想过如何使用,但这些数据确实能为后期发展提供助力。”一位共享充电宝的头部玩家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企业在产品导流颇有效果,“产品使用频次挺高,我们企业目前实现盈利了,产品立柜也有显示屏,推出定制充电宝机身投放广告,目前广告收入不错。”一位头部企业向记者表示。 一些团队正在加快研发新形态的共享充电宝产品,以期达到和餐馆等合作方的互利双赢。来电科技近日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他们预计将在11月推出一款配有屏幕的桌面式共享充电宝,商家可以通过屏幕实现菜品展示、点单等功能。 街电CEO原源认为,目前,行业正在变得理性,很多没想清楚怎么玩的创业者陆续在出局;很多以前认为共享充电宝门槛低的创业者也开始正视这个行业,甚至有人在门外观望一段时间后知难而退。这个行业真正能玩得转的,也就剩下头部的几家企业。 4.5个月回本,投资者对模式有褒有贬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认为,充电是刚需,未来几年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也有投资者认为市场不大、技术变更风险很高、盈利困难模式单一。 乐电宣布停运后,记者联系了乐电母公司杭州兔兔帮科技有限公司,对方工作人员简单表示“就是调整”,一切“根据公告来”。随后记者尝试联系乐电创始人楼莹莹,对方表示不方便接电话。 而在此前,楼莹莹曾向媒体表示,已从共享充电宝行业转战其他领域,对于乐电项目的失败,楼莹莹反思为“目前大家脚步都太快了,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良好的调整”。 有业内人士认为,共享充电宝属重资产行业,资金跟不上必然面临风险,但在初期共享充电宝并未受到资本青睐。松禾资本业务合伙人张海春曾表示,充电宝租赁技术门槛较低、模式容易被复制。这是一门生意,但不容易做大。乐电在投入运营后的七个月内没能拿到投资。 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开始显现。据艾瑞咨询之前的数据显示,来电科技、小电科技、怪兽充电宝的成本100-150元,每个充电宝一天平均租借频次为一次,单次收入为1元左右,单个充电宝回本周期平均4.5个月。按此计算,再加上流量变现的收入,头部几家企业正处在回本盈利期。 这个时候,投资者也开始涌入。在众多投资者中,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大概是最高调的一位,也正是他和王思聪的赌约为共享充电宝带来了空前的关注度和话题度。陈欧在宣布投资街电时曾有言“我相信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足够让它在半年的时间远远超过任何垂直电商”,甚至期待街电在未来的发展会超过由自己创立的聚美。 其他投资者们对共享充电宝的关注多数集中在共享充电宝本身解决用户充电痛点的合理性,以及其在具体使用场景中带来的附加价值上。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