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摄像头:谁在售卖你的私生活?|《财经》封面
另一种担忧在于个人信息黑产与摄像头入侵黑产两个链条的结合。2017年6月,央视曾演示一种摄像头控制方法,安全工程师精准攻破受测摄像头后使得画面静止,而真实房间内的被拍摄物品已被拿走。家居智能摄像头画面被劫持,使得证据无法固定,或受害者被蒙骗、监控等,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能的”,隋刚担忧地说。 智能摄像头,是最受黑客青睐的物联网类设备种类之一。极光大数据截至2017年10月的数据显示,搭配智能摄像头使用的四款头部应用,安装总量超过1500万。2017年6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官网发布智能摄像头质量安全风险警示,称产品质量监督司采集38个品牌共40批次的样品进行抽检,结果显示,存在安全漏洞的多达32批次,占比高达80%。受测品牌涵盖360、小米、中兴、三星、海康威视等排在市场关注度前五位的产品。 作为公安部领导下的国家级网络安全和安全防范第三方机构,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亦曾对主流视频监控类产品进行安全检测。其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鲍逸明告诉《财经》记者,结果与质检总局检测结果基本吻合。 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及产品质检中心工程师李乐言此前曾向央视表示,目前正在投入使用的摄像头存在相当大的信息安全隐患,未来将被生产出来的摄像头风险将长期存在。 北京、浙江两起浮出水面的摄像头入侵黑产案件中,卖家和黑客均因涉嫌违反《刑法》第285条被批捕,该条共计三项罪名“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罪”,最高刑期七年。 此外,《刑法》第283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公民隐私被侵犯的民事法律救济渠道,依据《侵权责任法》,受害者可提起隐私权侵权民事诉讼,要求入侵黑客和买家停止侵害、删除被录制的视频图片等,并要求相应赔偿。如果摄像头软件运营者和网络服务提供商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亦可能承担连带责任或损失扩大的赔偿责任。如果产品本身有严重缺陷导致此类问题,还可按照《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直接追究生产者责任。 不过,一些企业不愿承认风险的存在。一家致力于C端摄像头市场的公司告诉《财经》记者,他们不认为市场上的摄像头安全问题有多严重,舆论热议是因为与其他智能硬件相比,摄像头出现安全风险更吸引眼球。他们通过客服反馈渠道显示,并未发现其摄像头产品出现严重安全事故。 事实可能是,受害者未必知道自己的隐私正被直播和贩卖。《财经》记者检索,尚未发现因隐私被监控泄露而提起侵权诉讼的案例。 被侵权人往往并不知情,即便发现隐私被侵犯后报案动力亦不足,因而监控黑产暴露在执法者视野中的只是冰山一角。 王冀归案时虽被查获破解摄像头ID 1万余个,然而****尚无法通过画面和地址确定受害人,这成为该案侦办最大难点之一。而对于DDoS攻击或破解入侵平台等****来说,由于成本高昂、耗时长,****更难追溯到上游黑客。 一家旗下平台有大量智能摄像头账号流入黑产的厂家市场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已发布通知愿意配合受害者维权,但截至目前未接到任何用户维权求助。 当下,仍有大量摄像头账号和密码在网络上贩卖。受“水滴直播”事件影响后,林晓等卖家对《财经》记者称并不担心****关注,“只抓酒店偷装摄像头的和做软件的,肯定不抓我们这些卖的。”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