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富豪热追香港名校:为入学不惜豪掷千万抢购学校债券
尽管如此,在过去这一年里,据Harriet提供的数据显示,内地客户数量增幅高达45%,绝大多数都是中资机构高管们从莱坊租房后,顺便解决了孩子入校问题。在她看来,未来包括内地客户在内,莱坊国际学校业务依旧会大幅度增长,因为,香港本地家庭对于香港名校的欲望也愈发强烈。 官方数据显示,过去的三年里,香港孩子进入国际学校的比例也翻了一番,接近20%。这也直接加剧了郑悦的竞争压力。 圈层的名校,疯狂的债券 在寻找中介机构帮忙的同时,郑悦也希望能够购买包括弘立在内的名校的本金券,以加大入学把握。香港的一个传统是,部分名校推出提名权(Nomination right)、债券等,供家长以私人或公司名义购买,持有人可获优先面试的资格。 这类香港名校债券相当于永续债。也就是说,即使孩子离开学校了,学校也并不会进行回购,家长只能自己通过二级市场出售。出售后的利润,本金券持有人需要与学校所在的团体均分。 就Ruth Benny的观察来看,喜欢在二手市场买本金券的大多是内地的父母。这些家长习惯性思维:用钱解决问题。香港中介圈流传的一个故事是,一位内地商界大佬,为了女儿报名弘立书院,曾包下了当年弘立发出的所有本金券,金额高达近亿港元,最后女儿也顺利入学。对此,弘立书院并不打算做任何回应。 因此,如今的本金券已经价高得让郑悦咋舌。以弘立书院为例,其官网介绍的最新一次本金券发放,每份650万港元。过去这一年,该本金券一度被炒到1000多万港元了,700多万港元是当下二手市场的常规价格——几乎高于所有市场上的名校债券价格。尽管如此,市场上依旧很难买到。 即使是香港新开设的学校,在开设之初仅需要60万港元的本金券,在一年后,也竟然涨到了300万。这让包括Harriet在内的中介都觉得,太疯狂了。 这种对于香港名校的执念,更多来自父母。包括莱坊国际学校负责人Harriet在内的行业人士都认为,现在香港名校在内地富豪们眼中已然成为了圈层代名词。在香港有种说法,即汉基国际学校是内地顶级富豪孩子们的后花园——对此,汉基国际学校并不愿意回应。 Ruth Benny经常告诉她的内地客户们,虽然汉基的本金券仅150万港元左右,远低于弘立等名校,而且其等候名单并不长,但是却甚少人能够如愿考入。 在汉基就读的学生,除了前述生源,还有就是在香港长期居住的外籍富豪以及香港本土富豪家族的孩子,比如李嘉诚的孙子等。同时,香港传统富豪家族还更多愿意选择位于中环的圣保罗学校——香港排名第一的私立学校。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