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见|HTC那些年:豪赌安卓大获成功 最终难逃落败
事实上,HTC在广告营销上的投入并不少。在HTC One时代,王力宏就担任过HTC手机的形象代言人。“我超爱的智能手机,HTC”这句广告词更是能见诸各大媒体。后来,HTC也聘请过林心如、托马斯·戴利(Thomas Robert Daley)等人拍摄广告。然而,无论是比起当年对标的苹果、三星,还是同样大手笔的一些国内厂商,HTC的营销始终没能迎头赶上。归根结底,这些广告要么是与产品形象不符,要么不能吸引潜在购买人群;爱看的人不想买,想买的人不知道广告在说什么,最后导致营销的转化率很低。而无论是苹果广告的高格调、OPPO和vivo早期的明星效应、华为广告的沉稳大气,都抓住了目标受众的喜好,进而促成了较高的用户转化率。还有就是渠道问题,苹果有成熟的自营和代理体系、OPPO和vivo等国内厂商更是能够将触角伸向乡镇一级。而HTC自始至终都没能建立起能够匹敌的渠道模式。知道却买不到,也成了限制其发展的一大束缚。 不仅如此,HTC的营销甚至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在2016年HTC 10发布后,一些网友发现这款手机居然没有国行高配版本,取而代之的是售价依旧没有优势的HTC 10 lifestyle。而一部分网友在发现后,认为中国市场被HTC区别甚至歧视对待。这起营销危机迅速发酵,HTC也遭到了许多中国大陆网友的口诛笔伐。最终迫于压力,HTC 10高配版在几个月后登陆中国大陆市场。然而为时已晚,许多HTC的潜在顾客已经购入了三星Galaxy S7 edge等旗舰机,HTC再一次无功而返。而HTC在英国投放的、托马斯·戴利主演的U11宣传片,由于广告团队的不专业也惨遭下架。这样的失误并不少见,还有客观上的高定价,也进一步提高了购买门槛。企业不懂消费者,消费者没有理由理解企业。HTC就在这样的市场营销劣势中一步步消磨着技术团队的天赋和远见,最终连顶尖的硬件配置和工业设计也无力回天。 轻装上阵,柳暗花明 HTC之后的旗舰机,从**、M9+,到后来的U系列,再也没能带领HTC重现G7时代的辉煌。但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HTC也在寻找着新的增长点。于是我们看到了两个新的产品系列——Pixel设备和HTC Vive虚拟现实头显。 Pixel设备源于Google的Nexus系列设备。Nexus设备是长期以来Android平台的标准开发机,其他Android手机往往也以Nexus系列手机的配置标准作为参考。2010年,Google发布了第一台Nexus手机Nexus One,该机型正是由HTC代为生产。其后Google又联合三星、LG等厂商推出了Galaxy Nexus、Nexus 5等设备。2016年,Google决定将Nexus设备推向大众市场,并更名为Pixel系列。不同于Nexus时代频繁更换OEM的策略,Google将大部分Pixel手机都交给HTC代工。Google和HTC希望Pixel设备成为两家公司业绩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然而由于HTC的财务状况不佳,Google最终选择在今年初收购了HTC Pixel部门。Pixel虽然没有办法继续给HTC带来持续的营收,但卖掉Pixel极大地改善了HTC的财务状况。对于HTC这样一家拥有持续研发能力的手机厂商来说,这种模式在之后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可以成为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