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八年不毕业,她解决了量子计算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接下来,我们让计算机测量输出状态,并得到结果。这种测量会让输出值叠加态坍缩为一个确定的潜在输出值,然后,输入值叠加态也会立刻坍缩来进行匹配——例如,当我们使用平方数函数时,如果输出值是9,那么输入值将坍缩为 3 和-3 的叠加态。 但不要忘了,我们使用的是陷门函数。我们有陷门的密钥,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出构成输入值叠加态的两个状态。但量子计算机不行,而且量子计算机也不能通过简单地测量输入值叠加态,来弄清它由什么构成,因为这种测量会让它进一步坍缩,使计算机只能得到两个输入值中的一个,而无法得到另一个。 2017 年,马哈德夫利用一种名为“容错学习”(LWE)的加密技术,想出了如何在秘密状态的核心方法中构建陷门函数。利用这些陷门函数,她得以创建量子版本的“盲”计算——在盲计算中,云计算用户可以屏蔽数据,使云计算机无法读取,即便云计算机在使用数据进行计算。不久之后,马哈德夫、瓦齐雷尼、克里斯蒂亚诺联手维迪克和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兹维卡·布拉克斯基(Zvika Brakerski),希望进一步完善这些陷门函数。 他们顺着秘密状态的思路,开发出了一种让量子计算机生成“可证明随机数”的简单方法。 马哈德夫本可以凭借这些成果顺利毕业,但她决心继续研究,直至解决验证问题为止。“我从未想过毕业的问题,因为我的目标从来不是为了毕业。”她说道。 有时,由于不知道自己能否解决这个问题,马哈德夫会感受到压力。但她说,“我是在花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这真的不算是浪费时间。” 如何判定量子计算机在“作弊”? 马哈德夫尝试了多种途径,想要通过秘密状态方法,得出一种验证协议,但有一段时间,她一无所获。后来,她有了一个想法: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如果验证者能够对量子比特进行测量,那么该验证者便能检验量子计算机。显然,传统计算验证者缺乏这种能力。但如果传统验证者能够以某种方式迫使量子计算机自己进行测量,并如实地报告,结果会怎样呢? 马哈德夫意识到,棘手的地方在于,要让量子计算机在知道验证者要求进行哪种测量之前,就确定它要测量的状态——否则,计算机很容易欺骗验证者。这就是秘密状态方法的用武之地了:按照马哈德夫的协议,量子计算机会先创建一个秘密状态,然后将其与它应该测量的状态纠缠在一起。只有这样,计算机才能知道要执行哪种测量。 由于计算机不知道秘密状态的构成而验证者知道,马哈德夫证明,如果量子计算机大肆“作弊”,一定会留下明显的欺骗痕迹。维迪克认为,从本质上说,计算机要测量的量子比特已经被“钉在加密术的板子上”。因此,如果测量结果看起来像是一个正确的证明,那么验证者就可以确信,它们确实如此。 “这个想法真是太棒了!”维迪克写道,“每次乌尔米拉进行解释,我都会感到惊艳。”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