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难下神坛
随着微信的平台化,与微信合作的部门越来越多。从呈现方式来看,微信将腾讯产品本身和嫁接在平台上的其他产品做了区隔,后者归为“第三方服务”入口。但在对内、对外重要业务的优先级上,微信却坚持一视同仁。 据全天候科技了解,2013年,腾讯曾因投资搜狗而停掉了QQ输入法,搜搜和QQ输入法并入搜狗,微信也一直未在微信对话框中置入QQ输入法。而在搜狗与腾讯的合作中,一直有搜狗抓取微信生态内容的条款。不料,搜狗输入法很快触抵天花板,业务重心开始向AI转移,而后QQ输入法又被重启。 “腾讯的问题不是投行化,而是因为做投资,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很多业务不能只做内部的赛马,对外也不能只依靠流量这一种打法。”一位腾讯系企业创始人指出,“大公司的沟通成本是很高的,为了让这种沟通有序,必然会有流程化的东西,但是微信需要更合理地去区分优先级。” 当腾讯内外都因微信上的一个小格子而争得不可开交,微信已成为一个六亲不认的“兄弟”。 2.在微信的“阴影”下 “其实,腾讯员工被挖,微信(被挖的)还不是最厉害的。”腾讯第18号员工、富途控股创始人李华指了指楼上说,“做游戏的,你把策划、一个项目组挖走,才是真正能给你带来现金流的。挖一个平台的(员工)有什么用?”腾讯游戏部门与富途网络的办公区,都在深圳南山区的科兴科学园。 “微信的灵魂是张小龙。”李华告诉全天候科技,“上不上这个功能、摇一摇为什么要做成那个样子,是有N多稿子让他选的,最后拍板的一定是张小龙。这就是腾讯的文化。选的这个人,对他的能力、经验判断是有考验的,A和B可能差不多,但最终呈现的结果差异非常大。” 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张小龙带领的广研团队从腾讯内部赛马中脱颖而出,成为微信乃至腾讯的精神符号,自此在移动互联网孤独求败。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张小龙也成功让自己成为微信朋友圈里一个刷屏的存在。 位于广州TIT创意园的微信总部B3号楼,张小龙就在这里办公 微信成立8年,在腾讯4万多员工中,依然保持着2000多人的规模。张小龙称,对一个优秀团队来说,人员少比多好。微信一直保持小团队的心态,避免陷入官僚化和流程化里面。“我们曾经禁止写PPT,认为那是形式化的体现。这有些武断,但目标是效率的最大化。我们还将继续限制招聘的人员数目,只招聘最优秀的人员加入团队。” 微信设有技术委员会和面试委员会,成员包括张小龙在内的50多位技术、产品管理层。无论社会招聘还是内部“活水”,加入微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采访中,仍有不少腾讯员工认为,微信是目前最能体现腾讯赖以成功的产品文化的组织。 2015年,为鼓励产品创新,腾讯设立“名品堂”,每年一次的名品堂评选被认为是公司内部的最高荣誉。除了2017年,微信事业群每年都有产品入选名品堂,分别是2015年的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的微信支付和2018年的微信小程序。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