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龄超过20年,依然对生活和编程充满激情,这是三位70后“老”程序员的故事
他说:我很幸运的加入了一家还不错的公司,跟了一个在美国工作十几年的老板。在20年前,公司就开始购买正版的windows系统还是很罕见的,并且有完整的研发理念和管理系统,专业的测试员等等。自己在公司一般是独立完成项目。第一个项目,老板丢下“有什么地方调不通就用printf”,就跑去美国。自己摸索着调试所有的BUG,重新梳理结构化代码,等等。用两个月把这个枯燥的打印机驱动成功交付给客户。作为非专业的码农,这背后的艰辛让自己快速成长。 两年后, 他成为这家公司最后一个离开的程序员。 在06、07年的时候因为工作去了美国。在那里,他遇到了很多有经验的老程序员, 不少有经验的程序员都超过40岁,还能轻松搞掂核心代码。 而现在国内公司不考察人,只是简单“消灭”35岁程序员的做派有点不可思议。大叔最近在招聘时发现,6~7年码农的薪酬期望最高,也最抢手。但面试中甄别,不一定比工作在10~12年的码农沟通好和技术扎实。 从美国回来后,逐步转型技术&管理,团队人数超过百人。谈及最近很火的996事件,大叔很不以为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和打游戏没区别,从来没在意过是否996。加班更多的是个人选择。人类历史上有比IT发展更迅猛,变化更快的行业? 关于加班,大叔还有了一个有趣的观察。 他说:当年很流行一句话——“我很讨厌我的老板在6点的时候来找我安排事情,这不是明摆着暗示我要加班?”大叔作为管理者后发现,经常会有人在5点到6点的时候,着急火燎地找大叔解决各类棘手问题。如果这时候立即安排其他人手,这些人“势必”加班。
了解项目人员特点和项目变化情况,做好风险评估,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让问题无形中化解。这样也减少低效的加班; 2010年经朋友介绍,在第一波互联网热潮中,去了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做产品经理,算是一次转行了! 从大公司出来后, 自己开始跨界创业,已经有5年了。 (2) 对年轻程序员的建议: 作为一个程序员, 语言不应该是问题,包括编程语言和英语。编程和英语背后渗透着西方解决问题的哲学,方法论和技巧。深刻理解掌握这些将让自己受益终生。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