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厂村生活虚与实
“那种孤独感真的太有共鸣了” @Ellie H: 看着文章里说一周都没有和人讲过话了,在地铁里靠着杆子掉眼泪,那种孤独感真的太有共鸣了,像极了我一个人在澳洲的偏远地区独自生活的感觉,在所有得过且过的日常里,那种虚无感变得难以忍受,而这种情况却同样发生在我现在生活的北京。 很多时候生活都给我一种无论逃去哪里都躲不掉的讽刺感,生活在别处的这种逃离到最后只能大失所望的发现,自己是从一个洞里掉到另一个洞里了。 @拖泥钱: 一部分孤独感或许来自互联网理想主义的破灭吧。以前一小撮人想的是改变,现在一万个聪明的脑袋想的是从三线城市用户那儿多榨出一点广告价值。 @毕学勇: 文章写的挺心酸的,不过互联网的半壁江山,正是这些不知道名字的码农群体支撑起来的,他们奋斗,他们付出,他们拿青春博明天。其实更为心酸的还在后面,现在他们还年轻,等35-40岁以后,只有少数人还可以走下去,大部分人无路可走,或走不动的时候,才是真的心酸的时候。 @黃興華: 去年毕业,从实习到工作在北京互联网呆了快2年了。 在网易实习的时候,下班带上耳机开辆小黄,就觉得自己是这个世上最自由的女孩,穿越每个大厂,跟夜色比谁快。实习工资老低了,可那个时候真的很向往大城市这种奋斗一定会有结果的感觉~觉得年轻人嘛,苦一点没关系。 现在正式工作快一年了,到手薪资是在家乡的应届毕业生不会有的水平,我的所有奋斗梦在过年回家的时候被击碎,一年回一次家,10天,这感觉太痛苦了。 在北京的生活,也好像只剩下工作,友情爱情在这个城市都好难维系,我眼中的高薪在北京扎根这件事情上不过是杯水车薪,好迷茫,二三十岁的时候,真的值得这样孤独地赚钱吗?好像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体验生活美好的瞬间…… “人生的意义有许多种,关键在于自己怎么选择” @李冬骜: 后厂村北京人RD路过,7成非京太保守了,实际9成,而且绝大部分同事都租住在昌平,偶尔去过几次同事家,比如小牛坊那片,就是睡城,稍微晚点,街上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基本没人,偶尔零星跑步的,抬头一看都是楼。G7往昌平方向过了西二旗往东看更震撼,一排排住宅楼灯火通明。最近开了个昌发展还好了点,附近商业配套太差了,没人气。 我住二环里的老房子,每天通勤3小时,工作日基本就是公司家两点一线,平均到家23点,最近刚有了孩子,还不知道将来怎么兼顾呢,都有不同的苦恼吧。 不过工作日的苦逼换来的是周末的爽快,去哪都很方便。 @Angela静静: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