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中年人都去哪了?
过去的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次变革。包括腾讯、阿里、京东、美团、甲骨文、滴滴等知名企业在内的企业变革,架构调整,缩减业务线,年终打折,调薪降低,福利减少,加班严重等问题,很多人没能躲过这一场寒冬。 这么明显的趋势看不懂吗?连互联网这样朝阳行业都开始考虑内部效率带来的成本问题了,粗放式的增长已经到平台期了。 此刻留下来的人未必是高枕无忧的,因为,互联网没有中年人。 参与创建英特尔公司的前CEO安迪•葛洛夫曾说,创新是唯一出路,淘汰旧的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向年轻人学习。”最近回母校演讲、给师弟师妹们人生建议时,美团王兴也这么说了。 被打醒之后的人生 “我就是懒惰,吃吃老本,混混日子算了”——大概率不会支撑你到退休年纪。 但对于一个中年人而言,人生的确会凭空多出很多关卡。找工作,聊得倒是热火朝天,一到实际要不要入职或者要不要发offer就面临各种纠结。候选人纠结的在于薪酬、平台位置、未来发展方向,企业方纠结的在于年龄、付出与产出比、是否做得长久。聊到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先加个微信,然后看看有无可能从项目合作开始。 这就像“改天请你吃饭”一样,基本属于遥遥无期的事情。 事实上,有人从中高层下来,即便自降身价,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无论你怎样谦虚严谨,你90后的未来老板可能还是觉得你年龄大了,hold不住你。也有很多人,被打醒之后,开启更精彩的人生。 前领导公司被并购,他拿了150万赔偿金 (到手100多万) ,3个月内华丽转身,加入另外一家大厂。这样的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读书,学习,健身,视野,格局,一直在提升。 某公司的培训总监,40多岁,公司架构调整,离开后加入新公司,试用期就被解雇,之后就没有找到工作,目前为止空窗四年了。本来年薪70多万,现在薪资减到30万,依然没有新机会。做地图的老同事最终也接受了薪酬的下降。离开高德8个月后,他找到了一份工作。新东家是他从前的一个客户,热情相邀,但开出的薪水只能是大厂时期的一半。 张先生活到46岁的人生经验是:职场中最大的谎言就是财务自由。“钱永远都不会满足。因为欲望是随时上升的。”而焦虑与欲望又和年龄、能力错综交叉,互相拉扯,中年人的新课题永远常解常新。 风车早晚会动起来 曾经的底特律汽车工人让无数人羡慕。但这个代价的背后就是汽车工人从最开始的普通人,经历撕裂和阵痛,一代一代成长为真正的高科技专家的过程。他们一点一点的将一个铁皮罐子,改造成我们今天看到的高级轿车。 年轻人和中年人打球,也是存在区别的。年轻人的球风,多是直来直往,力量十足。而中年人的球风,多有软硬处理。而对比较难打的球,力量也发挥的更有分寸。 我们这一代人是真正见识经济,资本,政治博弈的人。互联网只一个符号,变化也只是一个状态。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下,不断提升认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永远重要。 互联网里的中年人,拎出来放到其他行业还是非常年轻的年轻人。虽然转换轨道,就像推动沉重的农场风车,一开始总是费劲、吃力、紧张和让人烦躁的,但是只要开始,风车早晚会动起来。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