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为黑学校电脑,搞出超级操作系统,成就谷歌,让微软头疼不已
由于当时的电脑内存有限,如果运行的程序大于内存,很容易导致电脑崩溃,而 Linux 系统拥有分页到磁盘的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第一炮就炸了个不小的动静,让许多 Minix 的用户转投 Linux 阵营,这也导致双方爆发了微内核和宏内核的口水战。 经过全球黑客的共同努力,1994 年 3 月 14 日,Linux 系统 1.0 版本在林纳斯的母校赫尔辛基大学发布,此时它的代码量已经超过 17 万行,用户超过 10 万。 相对于当时如日中天的 Windows,Linux 完全免费,完全兼容 POSIX1.0 标准,意味着可以通过模拟器运行 DOS、Windows 程序,支持多用户多任务(比当时的 Windows 强),同时具备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鲜明的特色赋予了 Linux 强大的生命力,使它在 Windows 开始独霸全球操作系统时,仍能撕开一条口子。 更重要的是,由于 Linux 支持多种平台,可以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视频游戏控制台、台式计算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在跨平台适应性上,甩了 Windows 好几条街,这也为安卓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简单说,Windows 相当于英特尔的 CPU,Linux 则相当于 ARM 的芯片。 让微软感到头疼 Linux 系统 1.0 发布一年后,史上最成功的操作系统——微软的 Windows95 发布,从此 Linux 系统与 Windows 系统开始同台 PK。虽然一直到现在,无论个人电脑还是服务器领域,Windows 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但 Linux 系统也让微软不敢忽视,始终是让它头疼的力量。 1998 年 10 月,微软在法国发布了反对 Linux 系统的公开信,算是正式确认了双方的竞争关系。 Linux 系统能从北欧一隅之地崛起,迅速成长为抗衡微软的一支力量,和林纳斯恬淡的处事风格有关。 和盖茨 16 岁创办公司(虽然失败了)就以赚钱为目的不同,林纳斯开发 Linux 系统则是为了好玩,没有商业目的,软件雏形刚出来,就放到网上,和全球的黑客一起完善修改。起步即开源引来了全球优秀程序员,他们帮林纳斯节省了庞大的操作系统开发费用,也积累了最初的传播口碑,塑造了技术领先的形象。
另外,时运也是重要因素。上世纪 90 年代初 AT&T和伯克利大学的官司,使得当时各公司和机构应用的 Unix 系统面临侵权的风险,大家急需一款新的操作系统应急,而基于 Unix 的 Linux 系统既节省了部署成本,又拥有技术优势,于是这场官司导致的市场空白,迅速被 Linux 系统吃进。 1998 年是个重要转折点。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