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从懵圈到熟练:集群服务的三个要点和一种实现
理解这两件事情之后,我们可以来看下iptables,或者更准确的说法,netfilter的工作原理。netfilter实际上就是一个过滤器框架。netfilter在网络包收发及路由的管道上,一共切了5个口,分别是PREROUTING,FORWARD,POSTROUTING,INPUT以及OUTPUT;同时netfilter定义了包括nat、filter在内的若干个网络包处理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routing和forwarding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以上netfilter的复杂程度,如果我们不考虑routing和forwarding,那么netfilter会变得更我们的水质过滤器框架一样简单。 节点网络大图 现在我们看一下Kubernetes集群节点的网络全貌。横向来看,节点上的网络环境,被分割成不同的网络命名空间,包括主机网络命名空间和Pod网络命名空间;纵向来看,每个网络命名空间包括完整的网络栈,从应用到协议栈,再到网络设备。 在网络设备这一层,我们通过cni0虚拟网桥,组建出系统内部的一个虚拟局域网。Pod网络通过veth对连接到这个虚拟局域网内。cni0虚拟局域网通过主机路由以及网口eth0与外部通信。 在网络协议栈这一层,我们可以通过编程netfilter过滤器框架,来实现集群节点的反向代理。 实现反向代理,归根结底,就是做DNAT,即把发送给集群服务IP和端口的数据包,修改成发给具体容器组的IP和端口。 参考netfilter过滤器框架的图,我们知道,在netfilter里,可以通过在PREROUTING,OUTPUT以及POSTROUGING三个位置加入NAT规则,来改变数据包的源地址或目的地址。 因为这里需要做的是DNAT,即改变目的地址,这样的修改,必须在路由(ROUTING)之前发生以保证数据包可以被路由正确处理,所以实现反向代理的规则,需要被加到PREROUTING和OUTPUT两个位置。 其中,PREOURTING的规则,用来处理从Pod访问服务的流量。数据包从Pod网络veth发送到cni0之后,进入主机协议栈,首先会经过netfilter PREROUTING来做处理,所以发给服务的数据包,会在这个位置做DNAT。经过DNAT处理之后,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变成另外一个Pod的地址,从而经过主机路由,转发到eth0,发送给正确的集群节点。 而添加在OUTPUT这个位置的DNAT规则,则用来处理从主机网络发给服务的数据包,原理也是类似,即经过路由之前,修改目的地址,以方便路由转发。 升级过滤器框架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