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百度地图李莹 5G时代出行更智能
李莹:如果从产品属性上来讲,它就是地图非常重要的一道菜,我们到一个位置以后,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和用户个性化的习惯这两个维度去深挖。如果我去餐厅吃饭,可能你会存在停车的问题,导航的时候就会提供停车场的位置。我看完电影后吃饭,这个时候给你推荐电影院附近餐厅的信息,这些是基于场景和用户的习惯做的产品功能。另外一方面,我们本身在发现周边里就有一个AR功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你只要是点开发现周边就可以看到我们周边实际的位置都是哪些POI,方便快捷。 问:第一批5G的手机用户是否可以用上我们百度地图的5G的版本,时间节点怎么考虑的? 李莹:这些事情我们现在在做,我们跟手机厂商有深度的合作,我们会跟他们看怎么适配和怎么变化。如果在底层网络传输的变化,在产品层面上还是要看5G到来之后低延时的情况,带宽到什么程度,信息传输的密度能有多高,我们这些储备能力会结合着看,哪些方面可以做的更往前一步,虽然更详细的变化没有办法一下子拿出来的,但是这些都是会跟手机厂商深度的合作。 问:去年您在rebuild大会上公布了人工智能地图的战略,用户最感兴趣的就是智能语音助手,为什么把语音技术当做AI地图一个突破口?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同赛道的产品都把AI能力作为一个常规化的能力,不知道百度地图在这方面的优势? 李莹:我觉得我们非常有信心。比如说语音的能力,我们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用户的需求,我们仍然认为在开车的时候用户的交互习惯,用手操作是非常不安全的。我们也统计过,比如说你正在导航过程当中,但突然想去一个加油站,就这么一个操作,你如果在手机上操作的话,至少要5-6步,我们用语音的话,就一句话。所以用户使用地图的时候语音是非常重要的交互,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判断,语音的场景可以突破。 第二,我们有信心拿它做突破口是因为我们背靠非常强大的技术。百度地图其实在这些方面实际上都是完全基于百度自研的这些AI技术。语音这个技术展开来讲非常复杂,它简单地说从用户场景上分我们有听清、听懂、满足三个阶段,技术上对于语音识别,对于语音的播报以及对话系统背后的自然语音处理非常深的应用。去年我们在AI开发者大会上现场测试了了一个60字的需求,经过两个途经点还要不堵的路线,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准确地理解需求,但这不是去说去炫技,而是要告诉大家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技术在支撑。 车载环境对于语音识别非常困难的,车有噪音,跟我们家庭环境是不一样的,输入法我甚至可以悄声说话,手机的麦克风在这个程度上识别的难度是很高的,绝对不是谁都可以干的。另外一个特别难的就是60个字怎么识别这么复杂的语音,而且每个人说话的口音不同怎么识别出来?这个背后难度非常高的,并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小度就行了,小度要唤醒的,为什么很多产品只是点一个麦克风,我们上了这个以后大家也觉得应该赶紧去做这个事情,但它是有门槛的。百度在这个背后,语音技术,语音处理技术以及知识图谱技术都是很强大的,所以我们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出来,并且我们做出来以后发现在这方面还是比较领先的。 还有一个数字,我们现在整个百度地图语音的技能数有700多项,就是我们可以识别700多项语音的指令,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问:刚才大家提到的百度地图可能公益性更大一些。刚才您提到To B的能力,百度地图有没有关注自己的盈利模式?未来是不是以To B为突破呢?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