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 > 正文

分库分表 or NewSQL数据库?终于看懂应该怎么选!

发布时间:2019-08-16 19:39:39 所属栏目:移动 来源:温卫斌
导读:副标题#e# 最近与同行科技交流,经常被问到分库分表与分布式数据库如何选择,网上也有很多关于中间件+传统关系数据库(分库分表)与NewSQL分布式数据库的文章,但有些观点与判断是我觉得是偏激的,脱离环境去评价方案好坏其实有失公允。 本文通过对两种模式关

主从模式并不是最优的方式,就算是半同步复制,在极端情况下(半同步转异步)也存在丢数据问题,目前业界公认更好的方案是基于paxos分布式一致性协议或者其它类paxos如raft方式,Google Spanner、TiDB、CockcoachDB、OB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基于Paxos协议的多副本存储,遵循过半写原则,支持自动选主,解决了数据的高可靠,缩短了failover时间,提高了可用性,特别是减少了运维的工作量,这种方案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也是NewSQL数据库底层的标配。

当然这种方式其实也可以用在传统关系数据库,阿里、微信团队等也有将MySQL存储改造支持paxos多副本的,MySQL也推出了官方版MySQL Group Cluster,预计不远的未来主从模式可能就成为历史了。

  •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本身并不难,但具体在工程实践时,需要考虑很多异常并做很多优化,实现一个生产级可靠成熟的一致性协议并不容易。例如实际使用时必须转化实现为multi-paxos或multi-raft,需要通过batch、异步等方式减少网络、磁盘IO等开销。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NewSQL数据库厂商宣传基于paxos或raft协议可以实现【异地多活】,这个实际上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异地之间网络延迟不能太高。以银行“两地三中心”为例,异地之间多相隔数千里,延时达到数十毫秒,如果要多活,那便需异地副本也参与数据库日志过半确认,这样高的延时几乎没有OLTP系统可以接受的。

数据库层面做异地多活是个美好的愿景,但距离导致的延时目前并没有好的方案。之前跟蚂蚁团队交流,蚂蚁异地多活的方案是在应用层通过MQ同步双写交易信息,异地DC将交易信息保存在分布式缓存中,一旦发生异地切换,数据库同步中间件会告之数据延迟时间,应用从缓存中读取交易信息,将这段时间内涉及到的业务对象例如用户、账户进行黑名单管理,等数据同步追上之后再将这些业务对象从黑名单中剔除。

由于双写的不是所有数据库操作日志而只是交易信息,数据延迟只影响一段时间内数据,这是目前我觉得比较靠谱的异地度多活方案。

另外有些系统进行了单元化改造,这在paxos选主时也要结合考虑进去,这也是目前很多NewSQL数据库欠缺的功能。

四、Scale横向扩展与分片机制

paxos算法解决了高可用、高可靠问题,并没有解决Scale横向扩展的问题,所以分片是必须支持的。NewSQL数据库都是天生内置分片机制的,而且会根据每个分片的数据负载(磁盘使用率、写入速度等)自动识别热点,然后进行分片的分裂、数据迁移、合并,这些过程应用是无感知的,这省去了DBA的很多运维工作量。以TiDB为例,它将数据切成region,如果region到64M时,数据自动进行迁移。

分库分表模式下需要应用设计之初就要明确各表的拆分键、拆分方式(range、取模、一致性哈希或者自定义路由表)、路由规则、拆分库表数量、扩容方式等。相比NewSQL数据库,这种模式给应用带来了很大侵入和复杂度,这对大多数系统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 分库分表模式也能做到在线扩容,基本思路是通过异步复制先追加数据,然后设置只读完成路由切换,最后放开写操作,当然这些需要中间件与数据库端配合一起才能完成。

这里有个问题是NewSQL数据库统一的内置分片策略(例如TiDB基于range)可能并不是最高效的,因为与领域模型中的划分要素并不一致,这导致的后果是很多交易会产生分布式事务。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