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 > 正文

假如谷歌的“量子优越性”是一场革命,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

发布时间:2019-11-06 02:13:30 所属栏目:移动 来源:camel
导读:副标题#e# 本文转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至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 2019年10月23日或许将是人类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但也可能不是。在这一天,谷歌正式在《Nature》上发表了他们关于验证量子优越性(即在特定任务上量子计算机远远优于传统计算机)的论文,并被N

所谓“囚禁离子”,即用精心调制的激光脉冲制造一个势能阱来困住离子,使它们进入叠加态。这也是最早使用的量子逻辑门背后的技术。这种技术有完美的再现性(reproductivity),长生命周期,不错的激光可控性,但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在17年的时候,研发这一技术的ionQ也仅能把五个量子比特加入到可编程设备中。

随着超导技术的发展,2010 年开始,囚禁离子技术遭遇了强大的挑战者: 超导体制成的电流回路。这方面的技术代表是谷歌和IBM(所以可以想见为什么当谷歌发表“量子优越性”的研究时IBM第一个站出来质疑,不是冤家不聚头)。所谓超导体是由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为0的物质。量子比特的 0 和 1 由不同的电流强度表示。该技术有许多吸引人的优点:1、电流回路可以被肉眼观察到 ;2、使用简单的微波仪器就能控制,不需要对操作要求苛刻的激光;3、使用传统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就能生产;4、运转速度非常快。但是,超导技术有一个致命缺陷:环境噪音。即使是控制设备的噪音,也能在远远不足一微秒的瞬间扰乱量子叠加。如今工程技术的优化,已使电路的稳定性提高了近百万倍,所以量子叠加状态可以维持数十微秒,但这仍远远不如离子。

假如谷歌的“量子优越性”是一场革命,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

其他另辟蹊径的包括D-Wave的量子退火方法。2007 年,加拿大初创公司 D-Wave Systems 宣布,他们使用 16 个超导量子比特成功制成量子计算机。这个宣布最初震惊了世界,不过人们发现D-Wave 的机器并没有使所有的量子比特发生纠缠,并且不能一个量子比特接着一个量子比特地编程,而是使用了“量子退火”的技术,每个量子比特只和临近的量子比特纠缠并交互,这并没有建立起一组并行计算,而是一个整体上的、单一的量子状态。D-Wave 开发者希望把复杂的数学问题映射到该状态,然后使用量子效应寻找最小值。对于优化问题(比如提高交通效率的)来说,这是一项很有潜力的技术。但批评者们指出:D-Wave 并没有攻克许多公认的量子计算难题,比如错误修正。包括谷歌和洛克希德马丁在内的几家公司,购买并测试了 D-Wave 的设备,他们初步的共识是,D-Wave 做到了一些能称之为量子计算的东西,而且在处理一些特定任务时,他们的设备确实比传统计算机要快。

其次是英特尔为代表的硅量子点技术,这也经常被称为“人造原子”。一个量子点的量子比特是一块极小的材料,像原子一样,它身上电子的量子态可以用来作为叠加态。不同于离子或原子,量子点不需要用激光来困住它。早期的电子点用几近完美的砷化镓晶体制作,但研究人员们更倾向于硅,因为可以借助半导体产业的巨大产能。但目前来看,基于硅的量子比特研究,大大落后于囚禁离子和超导量子技术。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