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 > 正文

5G五军之战

发布时间:2020-06-22 14:21:06 所属栏目:移动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颁发了5G牌照。 今年,中央提出"新基建"的概念,5G被普遍认为是新基建的领头羊和压舱石。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扶持5G发展,包括降低电费和支持站址建设,降低5G建网成本

有的与企业客户长期合作,有应用开发和项目交付优势;有的拥有某领域的行业经验和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降低应用开发的周期和成本;有的能提供定制化的终端模组;有的擅长做接口适配开发与联调测试……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5G驱动的数字化系统规则也发生了变化。

以往,客户只是最终的使用者,最多提些个性化需求,并不会介入到系统建设中;而在5G时代,一个新现象开始出现,数字化系统的使用者和买单者,也就是客户自己,也成为了重要的产业参与者。

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工作不能完全依赖厂商,不少工作需要使用者自己介入;同时,应用与企业自身密切相关,如果不深度参与,产品很难达成预期效果。这些考虑导致很多规模较大的企业,都组建了自己的开发运营团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公司甚至更愿意自主掌控核心,主导应用的开发和系统的演进迭代。

最后,5G使用者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政府机构。

他们不仅通过政策,不断驱动5G发展以及企业数字化进步,同时也是5G的使用者,推动城市管理和政府治理领域的数字化建设,甚至直接买单。

IDC认为,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集约化、大单化趋势,地方政府主导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与中央部委投资开始等量齐观。据IDC预测,2021年开始,中国政府行业ICT投资每年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客户都亲自下场了,5G大戏越来越好看。

敌友竞合未有定论

5G带来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变局,导致产业参与者的角色不再是链条上分工明确、定位清晰的参与者,一环套一环,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有的参与者甚至可能同时兼具多种身份,这导致五路大军之间的关系异常微妙。

一方面,竞争可能会变成合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信运营商。4G以前,运营商长期沉溺于内部竞争,如今,他们也开始坐下来谈合作,一方面加快加强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减少行业内耗,积蓄力量与其他对手作战。

运营商的应对策略不仅局限于共建共享,还有更大的组织变革,由内而外发力。

比如,去年7月,中国移动发起了800亿政企业务构架大调整,形成"一总二横三纵"格局;

去年底,中国电信也进行机构、人员大调整;今年3月,中国联通出台《大市场统筹运营组织体系改革方案》,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互联网化运营转型。

三大运营商架构调整具体方式不同,但目标是一样的,对内架构变得更加扁平化,流程与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对外互联网化运营,聚焦产业与行业市场,展开更广泛的合纵连横。

另一方面,为了获取产业主导权,局中各方的位置常常变换,合作者与竞争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比如,在运营商主导的项目中,设备商依然以供货商身份处于运营商的产业下游;而在有的项目里,它们自己上阵做数字化解决方案,成为运营商网络的代理渠道;甚至在有的项目里,他们可以抛开运营商自己"单干"。

在新的产业格局下,传统的商业合作关系已经打破,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互为供应商,未来需要重新定义双方的责权关系。

互联网公司更加复杂。他们集多种身份于一身,有的场景下,他们是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供应商;有的场景下,是与客户签约的系统集成商;有的场景下,他们甚至只提供中间的技术平台,并不对最终结果负责。

与运营商和设备厂商不同的是,在漫长的产业试错阶段,会出现复杂的技术组合和商业模式,各方都会探索更具合理性和推广价值的成长路径,而互联网公司的余地最大,可调整的姿势最多。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