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团长、供应链:社区团购是如何炼成的?
企业通过本地直采或产地直采,或品牌商加盟的方式获取货源,经由城市中心仓进行分拣和中转,采用自配送或第三方合作的物流公司配送到自提点;而团长则是连接顾客与平台的“触点”,在社群内宣传产品并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和售后服务。 团长和供应链,便是社区团购业的“两弹一星”。 团长是平台服务能力的体现,但团长这枚“螺丝钉”却极不标准化:团长的工作很难考量;售后服务也无标准;一些团长只看重佣金多少,便带着客源去各平台“薅羊毛”。毕竟团长的背后就是整个社区的流量,就是客户。 团长作为流量与商品的连接工具,对平台影响自然重大,但团长不标准化实际体现的是社区团购的竞争激烈程度,争抢小区点位的实质就是争抢团长。 但团长也仅仅是社区团购的“表面文章”。 团长是平台服务能力的前端触点,但真正的基石是供应链能力。如果说在社区团购竞争早期,平台发展靠团长;那么中后期则一定是依靠强大的供应链,解决“货”的问题。 供应链是社区团购核心竞争力的分野所在。 同一片区域内企业密集时,彼此之间为了提升盈利水平便只有通过增加商品SKU(增加货单价)或拉新(增加单量)。而小区人数有限,增加SKU便势在必行。 但作为社区团购刚需产品的生鲜,保鲜期非常短,生鲜供应链也极为分散,难以支撑社区团购的品类需求。 无论是产地直采还是本地直采亦或是品牌商入驻,基于社区团购产品次日达的特性,如果通过团购方式提供的品项很多,成本会上升,损耗也会更严重。 同时,虽然集中履约配送物流成本最优,但当为上百、上千个社区服务时,物流成本反而会上升。 早期叮咚小区的失败便是如此:所有的到家服务必须达到临界生存密度才有商业价值,达不到临界生存密度的低频到家服务很难盈利。 而还有一些地方性中小企业,在资本和流量两块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态。于是便走轻资产的路线,将供应链的一些环节外包给第三方。 本地化的经营尚且属于“简单模式”,而一旦考虑跨区,游戏难度便拔高到了“炼狱”级别。 虽然前端点位可以快速扩张,但是后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跟得上的,比如冷链、物流仓储、运输等等。 如此对比,巨头布局下的社区团购之所以扩张迅猛、出招快,正是源于自身供应链的强大。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