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讨论社区团购在抢走谁的饭碗 不如关注传统农业的改造需求
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等相结合,实现了对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变化、生物灾变等多个影响农业生产的要素数据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彻底解决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痛点。 互联网科技赋能下的现代化农业,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也有着更低的成本,这都帮助农户们有效减少了农业经营的生产风险,提升了产业效益。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我国农产业也在逐渐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在包括生产和流通模式在发生改变、拉动农民创业就业、构建新型互联网品牌等多方面发生着积极转变。 以阿里为例,2017年8月,阿里打造了兴农扶贫频道,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县级政府负责推荐当地优质农产品及运营企业,阿里则负责在淘宝、天猫、农村淘宝等线上平台和盒马、大润发、银泰等线下渠道销售农产品。 截止到去年4月,这一计划已经落地1368个县城地区,造福全国近半县域。 整体来看,截止今年9月,阿里旗下的阿里云农业大脑帮助近2.6万农户和企业实现科学种养,AI技术覆盖农田、果园和牧场超过10万亩;菜鸟乡村联合主要快递公司,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通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通道,已服务全国3万个村点,未来一年还计划建设1000条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淘宝天猫则与盒马、饿了么等联动,构成线上线下的数字化销售网络,帮助搭建农产品零售新渠道。 再以拼多多为例,通过持续投入资金和技术重构农产品供应链环节,拼多多先后推出了“农地云拼”、“农产品中央处理系统”、“多多果园”、“多多农园”等一系列产品和模式,惠及超过1200万农户群体,累计扶贫人数超百万。 这其中,拼多多构建出的一套农产品物流体系,让农产品运输采取全程冷链等多种方式由原产地直接发往消费地,实现“产地一公里”直连“消费一公里”大幅度缩减了流通中间环节,压低了损耗和加价率。 例如吐鲁番哈密瓜从田间直达消费者餐桌最快只需48个小时,河南中牟大蒜打包卖到北京,价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 拼多多还在今年下半年发起了“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邀请众多青年科学家、顶尖农业人士参与进来,结合劳模经验与前沿技术,探索更加本土化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还有京东、腾讯、快手近两年来在直播电商、农业新品牌建立等方面不断的发力,不仅实在助推传统农产业改革,也为精准扶贫、为农民谋福利带来更多可能。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实现1109.9亿元,同比增长29.5%,高出农村整体增速7.1%。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116.4亿元,同比增长33.1%。电商带动贫困地区产品上行规模的不断提高就是互联网渗透改造农产业,造福农民群体的一个有力佐证。 3 不是与商户争利, 更无必要和外国科技创新相对立 回过头来看,有一种声音认为互联网巨头布局“买菜”会威胁到小商贩的工作岗位,这何尝不是一种卢德主义? 首先我不认为社区团购会彻底“消灭”卖菜商贩,而是会“优化”,就如同网约车的诞生壮大的确冲击了出租车行业,但不会对后者造成毁灭性伤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出租车行业改进服务质量一样。 另一方面,社区团购的目标用户群体和卖菜商贩也有所区分,前者主要服务于年轻消费者,他们不爱用下班时间逛菜市场,对生鲜蔬菜产品质量要求更高。 卖菜商贩则更多对接中老年人群,这一群体闲暇时间更多,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擅长用手机购物——我在几天前休假回了一趟家乡,在这座四线城市中,随处可见提着菜篮子、坐免费公交车进市区采买的老年人。 退一步讲,社区团购的确会对卖菜商贩造成冲击,这是因为新的生产力诞生总会伴随生产关系革新的阵痛。 要知道,社区团购并非简单的卖菜,其背后是互联网渠道、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业流通环节的颠覆改造,帮助更多农民农户从农产业中受益。 会有人因为纺织机的诞生威胁到了手工纺织者的饭碗,所以反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吗? 卖菜商贩也并非毫无回转余地, 彼时手工纺织者可以转型学习操纵机器,成为工厂雇佣工人,卖菜商贩同样可以利用自身积累的渠道、人脉优势,转型成为社区团购的站长。 还有一种声音是,外国科技企业都在上天入地,中国科技企业去卖菜实在太LOW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