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 2.0时代,云基础设施的变迁与创新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只有像容器、微服务这样天生与互联网业务适配的利器,才能满足互联网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很多互联网客户反映,容器是最匹配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新技术,它的秒级弹性可以轻松应对业务高峰,标准化能力可以加速应用交付,资源利用率甚至可以提高50%以上。 不可否认,今天的大多数企业都处在一个复杂的混合环境中,既有传统应用,也有五花八门的云应用。之所以说云是变革、是颠覆,就是因为云并非简单地把原来运行在物理服务器上应用搬到虚拟机上,而是要真正、完全地实现云化,不仅将IT基础设施变成云平台,而且应用也要做出改变。云原生(Cloud Native)应用就应该运行在完全云化的架构之上,采用适合云的开发、交付、部署和运维模式,让云的弹性、动态调度能力、自由伸缩能力和商业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所谓云原生应用,也可以称作云化的应用,它涉及许多新的技术,包括容器技术、微服务、DevOps、持续交付、敏捷基础设施等。许多互联网用户一开始就“生长”在云上,是“根红苗正”的云原生应用,他们依托的正是Cloud 2.0时代新的云基础架构。 Kubernetes是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云原生计算基金会)最早进入商用的核心项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具有惊人的计算需求,对撞机每秒可产生PB级的数据。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CERN自建了210多个Kubernetes集群,用来管理和调度拥有32万核、1万多Hypervisor的基础设施。 你可能会说CERN是一个特例,其实据CNCF的调查,在两个甚至更多的云平台上创建Kubernetes集群已经成了很多Kubernetes用户习以为常的工作。甚至可以这样说,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服务成了云平台的标配服务,而支持云原生应用也成了云服务商的必做功课。 采用云原生架构实现高效的产品迭代、支持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是必须跨越的门槛。在华为云看来,Kubernetes+Docker、微服务,以及Serverless是云原生技术发展的三大焦点。华为云在这三个领域早有布局,并且都能提供相应的领先的产品与服务。 华为是Kubernetes最早的践行者。在Kubernetes社区建立之初,华为便以初创成员和白金会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利用Kubernetes解决自身复杂的IT问题的同时,积极回馈社区。截至目前,华为在Kubernetes社区贡献度全球排名第五、国内第一,并在2017年成了中国唯一获得首届Kubernetes指导委员会席位的厂商,同时华为云还是全球首批通过Kubernetes认证的服务商。在产品方面,华为云发布了多款业界领先的容器服务与微服务产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云国内首个发布专注性能的裸金属容器,国内首发支持Windows Server的Windows容器,以及全球首发基于Kubernetes的无服务器容器服务。 华为云的云容器引擎CCE一上线便引起了轰动,已服务于游戏、生物科技、电商、ERP、互联网等众多行业的客户,帮助客户成功完成了针对其自身场景的云上的敏捷化创新。华为云最新的Windows容器服务一推出便应用于管家婆软件,帮助它快速完成了基于.net应用的全部容器化改造。 据郑叶来介绍,华为云首款商用企业级微服务引擎CSE,曾经历过华为消费者云的亿级消费者场景考验。CSE还基于新一代微服务理念Service Mesh推出了CSE-mesher特性,解决了传统分布式系统云化架构中复杂的通信难题,同比开源的Istio性能大幅优化,保证了易用性和可靠性。 以Kubernetes为核心,华为云整体应用服务框架已具雏形,包含云容器引擎、微服务引擎、函数服务、APM、API网关、中间件系列产品等16款云上应用服务,贯穿企业应用上云前后的全生命周期。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