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的十年江湖
华为掌门任正非表示:“要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 只不过,华为的进军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媒体批评华为云“发布但不发力”。 据《财经》报道,很多华为专家认为,华为IT与云计算产品线想做大,就必须有自己的公有云,只不过是由于“在乎运营商的感受”,迟迟未能动手。 任正非出席2010年底的华为云计算发布会时表示,华为做云计算和传统IT企业不同,一定要抱紧电信运营商,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徐直军后来在2013年时也说过,华为将严格限定自己的业务边界,不做云计算的运营商,不与合作伙伴发生竞争关系。 这种捉襟见肘的姿态,让华为云在市场中一度畏首畏尾,导致其在2010~2017年的这段时间内,市场存在感很低,几乎从未在主流公有云调研报告中进入过前五。 BAT外,除了华为,一些初创云厂商开始诞生。 2012年3月,江湖人称“白帽黑客”的季昕华创办UCloud。 这位中国黑客界的高手,曾是任正非、马化腾的重要下属,马云湖畔大学的学生,接受过柳传志的投资。 季昕华很早就看到了云计算的价值。 但是,大公司内部孵化的云计算项目,永远不缺少资源注入。例如阿里巴巴能为阿里云投资60亿元,华为组建2000人的Cloud BU事业部,而创业型云计算厂商只能单打独斗。 没有阿里、腾讯、华为这样的靠山支撑,UCloud早期融资异常艰难。彼时,几乎所有投资人都劝季昕华换个方向。 可季昕华认为,当前云计算对传统IT代替率不足2%,市场需求还未被真正挖掘。未来云计算的前景一定光明的,难点是如何熬过行业的初级阶段。 为了不让UCloud胎死腹中,季昕华决定卖房,把售房款400万元拿来支撑着UCloud一步步前行。 还好,创业路不是孤独的。当时的云计算创业者,不止季昕华一人。 就在UCloud创立一个月后,2012年4月,三位拥有IBM工作经历的黄允松、林源和甘泉,共同创办了青云QingCloud。取意“青云直上、平步青云”。 左起:林源、黄允松、甘泉左起:林源、黄允松、甘泉 自此,中国云计算市场开始萌发。 4 动荡 虽然2012年前后,阿里云的系统趋于稳定,中国也诞生了不少云计算厂商。可面对大规模调动算力这件事,厂商们仍然束手无策。 飞天系统是稳定了,但整个阿里云体系还是乱的。面对5K难题,阿里云又研究了两年,都没能突破这个瓶颈。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