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前的枪声:Google和微软错位的云游戏大战
但对 Google 来说,逻辑上成立对游戏业务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它面对的是一个数十年的「老行业」,某种程度上这就像是进阶版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涉水游戏行业尚浅的 Google 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游戏是内容行业,对 Google 而言最迫切的便是游戏数量。正式发布三个月之后,Google Stadia 宣布了包含 21 家游戏厂商和旗下 31 款游戏的游戏阵容。相比之下,微软在 E3 上仅一次发布会就发布了 60 多款游戏,其中 14 款来自 Xbox Game Studios 的第一方游戏。Google 旗下只有成立不久的一家第一方工作室,而微软拥有超过包括 343 Industries(《光环》系列)在内的 12 家第一方工作室。用户基础,游戏内容,主机硬件,构成了微软在云游戏上的考量和优势,而这些正是 Google 难以弥补的劣势。 与 Stadia 合作的游戏厂商 | Google Stadia 提升自研游戏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Google 还要处理好与第三方开发商的关系。因为 Stadia 设定单次买断的游戏付费模式,Stadia 产品副总裁 John Justice 告知科技博客 Ars Technica,游戏价格的将由开发商自己设定,「我们与开发商的合作确保用户在 Stadia 上享受到对比其他平台更有优势的价格。」 E3 上,Google 的合作伙伴育碧宣布了自家的订阅服务——Uplay Plus,也将登陆 Stadia。Stadia Pro「半订阅」的模式将如何与第三方大厂的订阅服务整合,Google 也需要找到更优的解决办法。 比起 Spotify 和 Netflix 用订阅模式几乎革新了音视频流媒体市场后,Google 选择「回归」单次付费的模式像是一次倒退,但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除了游戏的开发成本远远高于音乐和影视剧以外,单对 Google 而言,内容生态的缺乏也是 Stadia 无法摆脱传统单次买断付费模式的原因之一。而微软、索尼的游戏订阅之所以能够做起来,最核心在于游戏内容足够丰富。据微软称,Xbox One 上 3500 款游戏将无缝介入到 xCloud 中。由此看,微软的云游戏方案也是对其游戏订阅服务对一次补充,游戏订阅本身比游戏购买更适合一般玩家,而订阅也是一个盘活老游戏的好方式。 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玩家中心路线 在这场竞争中,深深扎根游戏业的微软更明白游戏玩家想要什么,也更明白这个行业需要什么。 上述国内云游戏从业者表示,「游戏主机承担了流量入口、运算中心、内容生态维护三个角色,在运算中心云化后,流量入口和内容生态维护变得更为重要。」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微软仍然将主机看的如此重要的原因。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