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Salesforce“难产”
但史彦泽和董岩给出了其他看法:目前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所做的PaaS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PaaS,更像是软件商城服务。由于企业客户需要合规性、安全性的特征,严格意义上的PaaS是需要高集成度、模块化、可定制开发的,不能使用其他企业提供的计算资源API。 这一逻辑不难理解:今天用户需求、产品技术的复杂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是巨头靠资本资源人力就可以快速催熟的,否则中国版Salesforce早已诞生。 而类似于商城服务的PaaS在市场上,也并未挣来充足的利益。 「PaaS在国内还比较虚,实际做的都是SaaS。有赞微盟两家也都上市了,市值就那么高,已经把SaaS市场压死了。所以现在已经没人愿意说SaaS了,都在往IaaS上靠。你看网易云、有赞云都开始做IaaS,真正赚钱的还是IaaS。」上述从业者向捕手志介绍行业现状。对于那些转向IaaS领域的CRM企业来说,其业务性质已经开始偏离CRM轨道,变成了另一个故事。 另外,胡唐骏还给出了一个不甚乐观的消息:“其实PaaS的市场规模在美国的相对占比都可能受到挤压。”从公开的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营销自动化领域的Hubspot、企业身份信息管理领域的Okta等细分业务近两年在国外发展势头喜人,收获上百亿美元市值,这些都在分食Salesforce碗里的利益。 整体来看,当下市场还没有Salesforce模式和新CRM PaaS的良性成长空间。相关从业者也清楚当下的市场环境,正在跟随市场需求变化,探索新的成长路线,根据国内市场环境寻求自主创新。 乱中破局 当我们把CRM市场放进Salesforce的框架时,其实缩窄了自己的视角,真实的国内市场环境来得更加复杂,而这种复杂混乱也给了从业者新的机会。 整个企服市场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动,移动化是最明显的机会。靠着中国企业在C端应用形态的积累和领先,特别是微信这样的超级APP在前,国内企服行业在移动化的浪潮中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Salesforce的中国学徒八百客、腾讯投资的销售易等企业已围绕着微信平台在进行移动化。不过微信的过于强大,让国内企服创业公司失去了一个成长为像Slack这样独角兽的机会,通过IM协作办公的客户痛点直接被微信拉低到零成本。 除此之外,随着Google开发的Material Design在2014年6月发布发展和Facebook的H5技术React Native在2015年4月开源,企服产品在2016年迎来了H5化与设计翻新。而随着微信小程序的成功,现在国内企服产品的H5化已经在国内演进到小程序阶段。CRM产业也不例外。 这些趋势带来了多波风口红利,但也模糊了市场真实需求。近些年,中国版Salesforce们为企业提供员工监控服务,H5火的时候追H5,中台火了四处鼓吹中台,逐渐丢失了核心能力。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