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理解“新消费” ?
“新消费”的内涵之三,是能够用技术的手段推动服务走向标准化。在当前阶段,无论是有形的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我们其实都可以用服务的好坏高低来衡量一个公司的整体实力。而对于一个公司服务能力优劣的衡量,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其实就是是否用技术的手段,使其公司的服务走向一个比较标准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在上述论述“新消费”内涵之二的时候,所列举的供应链的例子,里面涉及到的一些产业协同的问题,完全可以用技术的手段予以解决,虽然还不能完美地解决,但是至少可以将传统线下操作带来的风险规避掉很大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技术不能穷尽解决所有场景的问题,因为场景是由人的行为形成的,人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场景也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在解决这个不确定性方面,是具有天然的缺陷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一个公司如果能将服务做好50%的标准化,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该说明仅供参考,无关本文主旨,只做简单说明)。 如果以技术的手段搭建了一套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后台的所有数据都是极为珍贵的。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一定周期,分析其中的所有配送原料,通过配送量对比,就能够确定哪一种原料是消费者最喜欢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订单的下单时间,就可以确定什么时间段订单下得比较集中,这样以便提前做好备货准备,且可以预估备何种品类的货物;或者,我们可以以一定周期为限,分析哪一个分店的配送量是最多的,这样可提供给该餐饮公司,为其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以下游收货仓库卸货时间为维度,来分析下游仓库的卸货时间到底分别集中在那个时段。等等。 通过这种从不同维度进行的大数据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对整个供应链关联的不同行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可以对市场的未来走向有一个比较整体的预判,最终为企业的经营思路提供一个数据性的参考。 对于消费行为的追踪,对于消费者的理解程度深不深,其实和整个产业的走向息息相关。消费者到底是怎么想的,决定了不同产业到底该怎么走,未来将走向何方。系统沉淀的数据其实追本溯源,就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不同行业的经营中的一种变相反映而已,所以对于这些数据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就能更好地知晓消费者到底在想什么、想干什么、想怎么干。 企业的经营思路,如果知道了关于消费者的这些行为,那么经营就会有目的性。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这种对称性的加强,就会将二者之间的不必要的鸿沟在最大程度上予以抹平。企业提供的服务,那么在很大概率上就是消费者想要的东西,这个市场的效率就提高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