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桐庐帮”沉浮:一场浙江民营企业的历险
即便在夹缝中求生,搭上中国经济快车道的“桐庐帮”依然迅速崛起。除了通达系之外,长三角一度出现超千家快递公司,而几乎每家公司都能看到桐庐人的影子。数据显示,人口数量仅40万的桐庐县,有超过一半的人在外地做快递,快递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很多年后,马云说:“所有快递人员把爸爸妈妈、二姨等都拉出来做快递,是了不起的企业家创业精神。” 不过,这种“创业精神”的弊端在创业之初就暴露出来。因为出身草莽,且多为家族企业,江湖气息浓郁,所以,“通达系”之间反目成仇、街头喋血这种古惑仔剧本,在最初的几年里经常上演。 早期,四通一达几乎全部依靠加盟制完成扩张,在他们的理解里,这与农村的包产到户如出一辙。加上管理方式粗犷,利益纠葛不清,加盟商“叛变”经常发生。 2003年4月,韵达安徽籍的高管反水,将韵达的全部加盟商都带走,连保洁员和看门大爷都不留。聂腾云得知消息后,立马将其解聘。但是,上海的安徽帮接着起事,把韵达总部的大门堵了个水泄不通,不仅把加盟商的件都运走了,还扬言要到总部去抢件——大战一触即发。 一天晚上,上百手持器械的人突然冲进了韵达总部。韵达也早早准备了300根钢管。员工们操起钢管,双方在院子里对峙。幸好警察赶到,及时制止了冲突,否则“四通一达”就少“一达”,而上海的监狱里多出一个桐庐“陈近南”。 据说以小红马快递公司为代表的“北京帮”一度打算去长三角开拓市场,老板去上海转一圈回来后,被吓死了,主动放弃了,“桐庐帮”太可怕了,他实在没法压价,也无法承受时不时的械斗。 这种竞争方式,既加速了“桐庐帮”的洗牌,也稳固了他们在长三角的地位。在邮政法制定16年之后,2009年,国家修订了法律,民营快递正式转正。“通达系”继续壮大,而许多他们老乡的小公司,则逐渐消亡、沉寂,龙头开始浮现。 但是,民营快递离真正做大、做强还有距离。一如经济学家钟朋荣提出,浙江民营经济的模式就是“小狗经济”,“让小狗变成小老虎”才能抵御更多的风险和威胁。 “2005年以前,民营快递没有什么故事。”一位“通达系”的高管曾如是说。 2005年春节,圆通的张小娟和喻渭蛟回老家过年。张小娟在刚刚成立两年的淘宝上买了一件貂皮大衣,结果年三十还没有送到。喻渭蛟听着她的抱怨,问了一句:“什么是淘宝?” 这一问,开启了“桐庐帮”的新故事。在粗浅地了解了淘宝之后,元宵节还没有过完,喻渭蛟就急匆匆从桐庐赶到杭州,上门拜访马云。 据《快递中国》,2006年5月,圆通成为淘宝配送服务商,日业务量陡升2000单。很快,中通、申通、韵达也分别与淘宝签订合作协议。这场合作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精明的阿里将每单的快递价格砍到了8元。这比当时市场价的对折还要低,这意味着快递行业的利润,已经被压得非常微薄。 但不管怎么说,此后,淘宝、天猫极速攀升的订单量就像漫灌的大水,“通达系”从中获得了发展加速度。 双十一举行的第一年,淘宝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网站,对外宣布年交易额999.6亿元。最早与淘宝合作的圆通,每日仅淘宝业务量便已蹿升至28万件。在他们重仓布局的长三角,包邮区的说法开始流行。 高速发展同时掩盖了问题。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