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厂商的寒冬:抓盈利,练内功
这种增收迟滞是云厂商
去年我写过一篇《公有云成本危机》,现在各大云2022上半年业绩张榜公布了,下半年业绩也基本确定了,朋友们都建议我再写篇文章做些分析,并向我提供了不少趣事风闻。 这种增收迟滞是云厂商和从业者固本培元的好机会;在营收迟滞的寒冬下,冰天雪地的火热战场更能锻炼出铁军硬汉。 注:我了解国内从做云到卖云的全系列从业者,但我不了解海外同行,当我分析市场行业类云计算趋势时,默认都是说的国内云。 一、公有云必然营收迟滞 云行业营收上限和增速,主要看资源池的成长速度,次要是发掘未上云的业务,最后看公有云的平均行业毛利。 2019年至今,这三个方向都不太乐观,公有云营收增速逐年降低(环比增长低于10%)是必然趋势,各大云的战略规划部、市场营销规划部在去年就高频示警了。 1.1 公有云营收的绝对大头是IaaS资源池,服务器、机房和带宽是客户必须付费的硬核成本,这些源头供应商的出货疲软代表着社会对IT资源的需求疲软。 1.2 云厂商在2019年之前普遍保持50%~300%的增速,最重要的外因是“上云客户的比例很小”,公有云对客户自建数据中心有碾压性优势;但现在已经没那么多白送白给的优质客源了。 1.3 云厂商既然追求大额营收,产品服务也没有差异,那就只能跟客户降价谋求营收增加,但集体踩踏就会增收失败。 二、没有盈利就没有经验和逻辑 2019年至2021年是大家做云计算最憋屈的一段历史,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无论是称职精英还是生存主义者,无论是IaaS云还是PaaS云,每个从业者都活得焦躁死得随机,每个云厂商的公开财报和向上汇报都饱含着逻辑混乱的失望茫然。 2.1 这个错误的管理惯性,对云厂商最大的伤害就是,从高管到中层到员工,带歪了每个人的能力考核标准。 2.2销售额无法新增只是个焦虑,而大量库存空置带来的亏损就是火烧眉毛了。 2.3 因为只要营收不要利润,国内各大云这些亏损运营没带来多少经验,甚至在阻碍苦练内功和技术升级。 三、公有云必须回归商业本质 危险的背后就是机遇,因为国内几大云普遍营收放缓,外部评估体系不得不接受了这个变化,云厂商终于可以重塑认知服务计算 云计算,按照运营正常公司的方法去运营。 这段内容不是个人妄言,我有些圈内朋友的真实反馈,但需要脱敏不便展示曝光。经过朋友推荐,我找到了一些公开外宣的参考资料: 四、执行层要及时调整方向 云厂商管理层都在探索“回归商业本质”的增长模式,期望做个良性增长有竞争力的云计算公司。这种管理意志传递到执行层需要时间也有阻碍抗拒,为了避免自己成为阻碍变化的倒霉蛋,我们一起来推演执行策略的变化。 首先,有优势资源换取营收,有精英执行团队去获得营收的云计算企业,应该继续做营收,没有人讨厌高质量营收。 从管理层到执行层,谁也不能以追求营收为幌子做亏损订单,亏钱的营收谁都会做,不需要高薪养着你,烧钱追求垄断更是不可能成功。 从“把收入搬进来再说”到“认清该扮演的角色”,云厂商会对业务、对产品做减法,做减法需要动脑剁手,但做减法能聚焦思路和减少噪音。 五、提高云资源运行效率的实践 提高资源运营效率就是用更少的硬件承载更多的云业务,从基础设施管理和产品管理的维度,加快建设速度、减少资源浪费,可以显著改善云产品的毛利润。 我凭借几篇《》,结交了一些做资源运营的朋友,他们给我的实操案例,让我惊讶于各云这么肆意浪费,居然还能硬撑这么久,公有云大行业果真是风口够大命真够硬。 1. 做资源池的勤俭持家活动 资源池运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执行层做点颗粒归仓和勤俭持家,举手之劳就能降低大量成本。我举几个近两年一度人脉亲自参与的例子: 2. 跨产品线合用资源和精细算账 云厂商各产品线本就存在能合用的资源各自采购的毛躁浪费,也有一些产品线长期替其他产品线和兄弟部门背成本。 3. 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技术创新一直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主要是削减冗余开销资源、用更便宜的资源和提高执行效率;这一块内容偏专业,我解释内容为主,举例为辅。 六、清理低质量客户 我始终认为不让赚钱的就不是客户,倒贴钱的项目要他们尊重我们。各大云烧钱求你们来压仓就是为了冲营收和融资估值,现在曲终人散两不相欠。各云大佬现在反复强调“有质量的营收”,就是说要清理低质量客户。 七、过去客户的感观技术竞争力 云厂商过去只能跟友商打价格战,那就说明客户观感的技术水平其实差不多。 云厂商毕竟是高科技公司,只是在需求蜂拥、销量暴增的浪潮冲击下,暂时迷失了方向。如今云厂商们需要在寒冬蓄势战略调整,想做有质量的云资源营收,想做有利润的云产品创新和技术突破,就必须提高技术竞争力。 八、云厂商在软件上做创新 云厂商最擅长的还是软件创新,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框架等核心软件进行技术攻坚,然后融入PaaS云做产品变现。 九、云厂商做硬件创新的展望 面对巨大的硬件资源池,云厂商最终肯定要对硬件的定制化和国产化进行技术攻坚,抢到IaaS云资源的核心收益。 十、个人心得的唠叨回顾 在本文文末,我还要借着几篇旧文,对这个蓄势回暖的公有云行业唠叨几句,其实这几句唠叨在《公有云成本危机》文末也出现过。 10.1任何行业都是内行微操看衰但外行宏观看涨,希望各位更理性的保持对云计算行业的信心。 10.2云计算对从业者的能力眼界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评估自己到底是“干将”还是“福将”。 10.3特大号在2018年,其表述内容都是明牌分享战略经验。我们当初没认真看,或者看懂了但不知道怎么执行,确实挺可惜的。我摘录几句经典内容分享出来: 10.4我个人始终有个期望,中国云厂商以一种带着理想,不同于美国公司的方式走向世界。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