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与云计算 拜登终于对华为下手了,稳住不要慌
并且,针对华为5G的新禁令本周就要生效。
这打破了
3月12日,依据路透社消息,拜登政府已通知部分华为供应商,将收紧以前批准的出口许可证条件,禁止向华为出口用于或搭配5G装置的零组件。 并且,针对华为5G的新禁令本周就要生效。 这打破了人们仅有的一点幻想。 看来,拜登政府不会放松对华为5G的打压政策。甚至,还会比上届政府手段更加强硬。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我倒觉得也不必过于惊慌。 华为从来就没寄希望于美国放松打压。 任正非虽然一直说自己是个“傀儡”,但他在华为的地位无人可替代。对于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大战略,多半还是由他说了算。 我一直在关注任正非的动向,他的各种讲话、发布的材料、接受的采访都看了。其中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虽然刚开始美国如此强力的打压华为也出乎他的预料,但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在华为后期的战略制定中,美国不放松打压政策已经成为一个前提假设了。 从任正非的讲话以及华为的动作来看,其实5G设备已经安全着陆了。 华为一直采取两手准备,一方面大量囤货,另一方面加快零部件的自研和国产化替代。 要知道,相对于手机而言,5G基站的数量并不多,通过备货满足几年的消耗是完全可以的。 依据2020年11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公布的数据,中国5G基站目前已经建成70万个。 接下来几年,中国5G基站需求会在百万量级。华为5G基站的零部件储备大概率还能用几年,几年后基本就能实现所有零部件的国产化。 美国之所以打压华为5G,最重要的战略目的就是延缓中国的5G建设步伐。 由于美国本身没有5G设备商,而且在5G频率上存在严重问题,所以其5G建设会落后。既然短期内赶不上5G的进展,那把水搅浑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选择。自己发展不好,也不让别人好好发展。 但是,美国的这个战略目标是不能实现的。这次拜登的新禁令,不能阻断中国的5G建设进展。2021年,中国依然会按计划建设上百万5G基站,华为依然会是主要供应商。 依据工信部的数据,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而且基站数量占全球的70%。相信这个趋势不会改变。 此外,通信产业本身也在发生一个很根本的变化,那就是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是通过某种网络协议将网络设备的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实现网络的虚拟化和智能化。 软件定义网络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方面,简单通用的硬件(比如X86服务器)逐渐替换原来专用的网络传输设备,这大大降低了其他玩家进入5G领域的门槛;另一方面,通过软件定义网络,硬件只负责数据转发,数据控制则更多的交给软件平台。 业界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在2020年5月谷歌、微软、三星、高通等31家公司建立开放无线接入网政策联盟,试图建立开放并可互操作的5G无线系统,消除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可以预见,在通信领域,硬件地位降低,软件地位上升。这样一个产业变革,华为不可能没有察觉。 据我观察,华为的一个大战略就是加快提升其软件能力,由硬件厂商转型为软硬一体化的服务商。 退一步说,别人可以用普通服务器来替代专用通信设备,华为也可以。 其实按照财务收入,通信产业的体量并不是特别巨大。70万基站,销售收入也就两三千亿。只是5G的战略价值太大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财务数据上来评估一个公司的战略价值。以高通为例,高通2021年Q1财季营收82.35亿美元,如果与中国的房地产企业相比,这个收入根本不够看,但如果论战略价值,高通肯定甩房地产企业几条街。 华为5G的价值也是如此,虽然整体营收几千亿,但却是中国数万亿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等产业的根基。 很幸运,即使拜登进一步收紧对华为的5G禁令,华为5G通信业务依然能够持续,中国的产业升级进程也不会被打断。 从战略上,拜登的禁令已经不会带来实质性打击了。这个禁令对华为的伤害主要是在财务上,核心就是直接打掉了华为数千亿的消费者业务。 资金是很重要的,8000亿营收的华为和4000亿营收的华为是很不一样的。 保住5G通信业务之后,华为的战略重点就是保住营收。这就存在很大的难度,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依据中国通信院公布的数据,2月份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175.9万部,其中5G手机的出货量达到1507万部,占总体出货量近七成。 也就是说在消费端,如果没有5G手机,基本就只能退出市场了。美国对华为5G的限制,也包括消费端。这对华为的影响就非常明显,手机业务大概率是保不住了。与通信设备不同,手机的出货量太大了,动辄上亿,靠芯片存货根本撑不了多久。 华为的出路,只有开辟新战场,用新业务营收来弥补消费端的损失。其中,大家关注最高的就是汽车业务。汽车的确是个大市场,但现在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激光雷达,在几年内是无法贡献上千亿营收的。 怎么办? 其实问题的答案还是在于5G。 4G改变生活,5G改变世界。在4G时代,华为只能给运营商建通信基站。但是,在5G时代,除了运营商采购的几十万5G基站,还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以行业专网为基础的综合解决方案。 近期,任正非到访了华阳集团,考察全国首座5G煤矿,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为的方向。 4G基站绝大部分是由运营商建设的,但是在5G领域,运营商可能只会占比较小的部分。运营商的5G基站大部分是为手机用户准备的。 产业的升级转型,需要大量企业自建5G网络,这会用到大量的5G基站。更重要的是,华为不仅仅是卖5G基站,而是打包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软硬件解决方案,附加值很高。 华为以前的通信网络主要是联接千家万户,为几十亿人民提供联接。但是到了5G时代,主要的联接对象是企业,比如机场、码头、煤矿、钢铁、汽车制造、飞机制造。 正如任正非所说,“2020年我们点亮了一个煤矿、一个钢厂、一个港口,未来2到3年,我们希望点亮千百个煤矿、钢厂、港口。” 这是一个异常广阔的天地,完全可以填上消费者业务留下的坑。任正非在一次采访中,路透社记者David Kirton提问“现在华为手机业务收入不可避免地在下滑,华为也在从其他新的机会点获取收入,您觉得这些收入是否可以对冲掉手机业务的下滑?如果是,需要经过多长时间?” 任正非的回答很简洁,“我认为,今年就差不多了。” 看来任正非是很有信心的,而上面提到的在B端领域的解决方案,则是其信心的来源,而不是汽车。 我们来大胆预测下2021年华为的财务状况:通信业务会保持稳定并有一些增长;以手机为核心的消费者业务下滑超过60%;以5G行业专网为基础的产业方案收入增长数十倍,达到上千亿规模。2021年华为总体营收应该还是会有下降,但降幅可以维持在10%以内,行业专网业务是最主要的突破点。至于汽车电子业务基站与云计算,在营收上还不能扛大旗。 2022年之后,华为在财务上就会企稳回升,进入下一个增长周期。 拜登延续上届政府对华为5G的高压政策,其实在预料当中,这次靴子落地,也不必惊慌。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