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 > 正文

探索外包开发的极限:一个精品App诞生的全过程

发布时间:2017-01-25 14:34:58 所属栏目:运营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导读:副标题#e# 这篇文章希望向你分享的是:如果你想开发一款App,而你请不起一个完整的开发团队,那么你如何借助外包公司来做好这件事;你如何去揽下立项、原型、系统、UI、交互,这些所有的工作,几乎没有任何面对面的交流,一切想法都通过文档来跟外包沟通,

如上图,每个信念只能容纳9个最精华的感悟,多余的必须要“涅槃”,涅槃实际上就是让你从感情上接受去删除那些不重要的思想,它约等于删除,但它的“英灵”永远存在于这个信念的一个小入口内,不允许彻底清除,供你瞻仰。

同时,用户在打孔数上作弊也没那么自在了,假设你为了把一个20次打孔的信念提高到50次,而合并进来一个打孔30次的不相关信念,那么当你去除那些不相关内容的时候,它将永远保留在涅盘区扎你的眼,让你不舒服。即使你先偷偷把那个不相关信念的内容都清除掉也没门,因为信念的合并也包括它们涅盘区的合并。

而“流水账”就能把每天的实践体会跟那些具有指导作用的文字隔离开,有什么实践体会,写流水账就行了,没必要写进信念里。但问题在于,写流水账这个功能并不在「the App」的主线上,而一个完善的流程设计应该是“你一定会按照我的设计来做”而不是“某个功能你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这个时候,我犯了一个非常愚蠢的错误,那就是额外设计了一套“分数”机制来保证用户会使用流水账这个功能——有时候,你沉浸在你的劳动中,于是忘记了你也曾是鄙视某种做法的人。

探索外包开发的极限:一个精品App诞生的全过程

第三次虚拟迭代:“流水账”与“打孔”的结合

在接下来的“使用”中,我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流水账的设计上。在第三个虚拟迭代版本中,我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把“打孔”跟“流水账”结合起来(上图)。用户如果要打孔,就必须结合这个信念写下今天的流水账,讲一讲今天为什么要给这个信念打孔,发生了什么,自己做得如何,有什么感想。例如,你今天遇到一个老油条给你甩锅,但是你突然想起你写的一篇叫做“不做老好人”的信念,于是你战胜了这个老油条,那么今晚回到家,你就找到这个信念去给它打孔,打孔的时候你就写上了今天的流水账,讲述今天这个值得庆祝的事情。

这样的设计就让流水账融入了主线之中。另外,我设计了让流水账不能删除,写了就永远在那里,以保证每次的打孔必须是严谨的而不能是随意的。

在第四个虚拟迭代版本中,我还设计过一个叫“导航器”的东西,因为当我想要给一个信念打孔,或给它添加一个新的感悟时,有时候我很难立刻找到它。不过由于我一直坚信“附加功能”往往都是设计上智慧欠缺的遮羞布,所以我最终发现原来问题的症结来自于现有排序规则还不够完善,于是我就去掉了这个功能,然后完善了排序的规则。

最终,第N个虚拟迭代版本在我UI制作的一个月反复“使用”,一直没有发现新的问题,于是我就提交文档给外包公司正式开发了。中间收到过30个左右的测试Build,经历了大概80次电话沟通,3次当面沟通和2000个左右的需求提交(包括Bug、细节改动,使用Worktitle平台),接着就有了现在的「the App」2.0——感谢我的朋友李颖、陈智豪、刘明清,后面这些工作很多是由他们帮我完成的,我一己之力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也感谢我的外包公司的老板邓智超,「the App」做到后期,很多模块的Manday都远远超出了预估,但是他没有多收我一分钱,因为他也逐渐爱上了这个产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