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社区产品都在偷偷记录用户的行为
2、实名社交
早期的互联网社区都是以匿名形式存在的,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关部门一直要求进行实名制的注册,以脸书(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可以说正好顺应了这个制度潮流。 而实名制注册的社交网络所带来的价值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我没有玩过人人网,但是我玩过腾讯的朋友网(主要是用来偷菜),最让人惊喜的就是在实名制的真人社交机制下面,现在世界的社交网络被完美的复制到了互联网。 人和人之间连成了一张巨形的立体网络,很多失联的人又再一次被串联到了一起。 在那个时代人人网是当之无愧的独角兽,资本市场的宠儿,可惜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还是衰落了。 和脸书目前接近 4000 亿美元的市值相比,实名社交在国内的失败多少令人惋惜,为什么会失败其实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仁者见仁。 这就跟微博再一次崛起,鼻祖推特却在国外日子很不好过一样,这也不是我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这里主要想讲的还是社区,实名社交是在原来个人空间的基础上的一个新的裂变,进一步强化了个人ID的重要性,它和个人空间一样是一个将个人前置,中央广场后置的社区。 它还有一个优秀的地方在于,这是一个纯个人表现的地方,大家都是写写自己的小心情,没有多少人关注流量这个东西,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互动社区。 当时个人空间是两极分化的,一部分人是为了流量而写,另一部分人是为兴趣而写。但是由于个人空间里面多数都是陌生人,在没有互动的情况下,创作的动力就会消失,所以很多人选择了在QQ空间里写东西。 因为QQ虽然不是实名社交网络,但是QQ里最初的好友一般都是自己的同学,是一种非形式化的社交网络。 而实名社交网络则不是,你几乎可以在上面找到所有你认识的人,这一下子就给予了用户创作内容的积极性,良好的反馈永远是内容得以持续产出的关键因素。 论坛里的用户分级、积分以及积分商城都是为了制造反馈。 这里的反馈不需要10W+的阅读量,只需要自己的朋友能够点个赞或留个言便行了。“互踩”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之一,搜索QQ群可以找到各种形式的“互踩”群。 3、微博、说说和微信 在社区的演变过程当中,微博主要的贡献是将内容变轻了,过去在个人空间上进行创作的时候,由于页面是以文章的形式展示的,所以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偏重,很多人其实是不具备这样的内容生产能力的。 微博则解放了这群不具备长文内容创作能力的人,给了他们一个用 140 字甚至是更短语句去表达的空间。 腾讯曾经也推出过腾讯微博,但是最后也是失败了,但是QQ空间的“说说”却成功了。 年轻一代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微博,但是毫不夸张的说一定人手一个QQ,他们也许不会去发微博,但是一定会去QQ空间发一条说说,原因在于对于年轻人来说,QQ就是一个真实社交关系链。 每一条说说都会被自己的同学和好友看到。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